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三治”绘就古塘村和美画卷
2018年5月23日 08:42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潘叶萍 通讯员 秀 平

——寻访秀洲“三治结合”实践的乡村样本之三

  “优美庭院红花艳,美丽乡村映蓝天,和谐家园绿意浓,淳朴民风金秋爽……”在秀洲区王江泾有一个名叫古塘村的小村子,在这里,不少村民都会唱一首名叫《七彩古塘》的村歌,婉转动听的歌曲唱出了古塘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村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也正是古塘这个村子优美风光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古塘村以党建引领定义“七彩”新内涵,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经验,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微事马上办”的古塘品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增强全体村民的获得感。

  景美人和续乡愁

  全民参与新建设

  走进古塘,一面具有江南特色的大型“灶头画”矗立在眼前,长达1800米的生态护岸和景观绿道两侧,农房绚丽多彩,红色、粉色、黄色、深蓝、浅蓝、墨绿,仿佛置身色彩王国。色彩丰富已经成为“七彩古塘”的标志,个性彰显的背后是全民参与的结果。

  2012年以前,古塘村还是“喷水织机村”,产业的兴盛带来收入的提高,也带来了污泥浊水,河道发黑发臭。美丽乡村创建光靠村干部的力量可不行,要发动每家每户参与。最终,通过村民议事、乡贤议事等协商议事载体,“七彩古塘”的概念形成。随着2013年古塘村成功创建市级“优美庭院”,村内环境整洁程度和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大有提高。古塘村还积极探索巩固创建成果的长效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微田园建设,在沈家浜精品点修筑了沿河绿道,全村共种植1000余棵果树。

  错落有致的房屋、平整干净的河道、绿意盎然的菜园……如今的古塘村,逐渐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村强民富兴业忙

  党员支部领头强

  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人均收入不高……该如何通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村里“有钱办事”?如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古塘村村班子的心头。

  近年来,古塘村利用土地整理政策,引导和鼓励分散居住的27户家庭按规划集中建房。通过土地流转,该村先后引进加友特种水产养殖、印象古塘农庄、嘉兴市农科院等农业经营主体,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去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0元。

  “集体富不富,就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在古塘村的党员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围绕村民自治、环境整治、文体活动、困难帮扶、平安综治等方面,村里党员引领成立了五大“红管家”。党员根据个人在教育、调解、文艺等方面的特长,主动认领岗位,包括党员先锋长廊、阳光驿站、民情驿站、守望驿站、1+X结对帮扶、河道认领等18个项目。

  不仅如此,为了激发全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该村创建“小微事马上办”品牌,采取马上办、就近办、上门办等办事方式,确保小微事项在3天内办结答复,日均办理各类事项40余件。

  “过去党支部做事,一呼三不应;现在党支部做事,一呼百应。”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明说道。

  

  美好生活绘画卷

  志愿服务涤乡风

  戴凤根是村里人人夸赞的“孝子”,他的母亲发生车祸住院后,戴凤根悉心服侍母亲,每隔两个小时就为她翻身,天天如此,数年如一日。

  戴凤根的事迹是古塘村“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蔚然成风的一个缩影。古塘村历来注重以家风家训传承家国精神、以乡风乡贤弘扬乡土文化、以民风民俗助推文明建设。近年来,古塘村开展“和谐家庭”、“诚信家庭”、“爱心家庭”等评选活动,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同时,村里多样化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涤荡乡风文明。据了解,该村创立“七彩古塘”志愿者服务联盟,组建夜间巡逻队、青春志愿者、古塘阿嫂等公益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巡防、收集民情民意等村内公共事务。

  从抓村容村貌、经济实体到文化建设,从百姓的钱袋到干部的脑袋,古塘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今,一张广阔的和美画卷正在古塘村徐徐展开。一次次大胆的探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古塘村以“三治”建设为抓手,沿着社会治理新发展的方向,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标签:三治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