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面对当前的最大发展机遇,秀洲国家高新区如何紧跟时代潮流,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力以赴把机遇的“窗口期”变成发展的“黄金期”?
秀洲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是高新区实施创新提升发展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高新区将贯彻落实全区深化“1331”总体工作部署,围绕《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这一条主线,以“六个高新”为目标,启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实现全国、全省考核排名争先晋位。
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坚持创新引领,在转换发展动能上锻造“高新质量”;坚持招大育强,在增强经济实力上体现“高新水平”;坚持品质提升,在塑造城市美丽上展现“高新形象”;坚持国资改革,在激发内生活力上打造“高新引擎”;坚持两退两进,在推动攻坚克难上彰显“高新决心”;坚持队伍建设,在发扬真抓实干上展现“高新担当”。其中,创新引领、招大育强、国资改革,是今年尤其需要突出的重点工作。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新的希望。这一年,秀洲国家高新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开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3月30日,一场关于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的项目专题对接会在秀洲国家高新区举行,为8个精品项目、15家优质企业以及创投公司实现了高效对接。负责此次对接活动的36氪,为秀洲高新区企业与创投基金搭建起了一座合作的桥梁。
“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优质项目不知道如何落到地方,而地方政府也不容易找到优质的项目。”对接会上,嘉兴创氪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36氪”平台进入秀洲国家高新区,将会发挥科技中介的作用,打破地方发展与优质项目供给间的屏障,使得高效对接常态化,从而进一步丰富高新区的产业人才和项目。
培育科技中介,只是秀洲国家高新区在创新驱动上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举措之一。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站在国家高新区这一战略平台上,秀洲国家高新区一直在努力。
嘉兴优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中心先后为企业创造了2项发明,8项实用新型专利,其研发投入占了营业收入的5.5%,并与嘉兴学院博士团队共同参与研发新产品,产品主供宜家等国内一线品牌,产品技术的突破使得企业产值翻了一番。
优佳金属的发展,得益于企业创新力的提升,2017年该企业的企业研究院升级为省级企业研究院。截至目前,秀洲国家高新区内已有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随着企业研究院的蓬勃发展,研发机构依托企业,整体发展状态呈现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的态势,形成了从产品创新、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促进了产业升级。嘉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浙江省专利战略项目的课题,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依靠企业研究院,先后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连续三年取得了美国电子消费展创新奖,并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企业研究院的发展为企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高端人才则为秀洲国家高新区提供了创新持续推动力。近年来,秀洲国家高新区在与多家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平台的同时,加速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把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未来秀洲国家高新区将着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全面实施“秀湖双百计划”等人才专项政策,加大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高端人才中介机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从投融资对接、市场拓展、人员招聘等方面协助人才项目落户成长。
2018年,秀洲国家高新区还将积极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际人才城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孵化体系,力争引进一所高等院校或大院名所、引进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才项目、引进一个以上独角兽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瞪羚企业。力争实现R&D经费支出增速20%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及研发中心5家。
招大育强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4月3日下午,2018年秀洲区上半年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伟巴斯特年产150万套车用天窗和6万套电池包项目开工典礼举行。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2018年4月开工,计划于2019年初建成并试运行。项目共包括汽车全景天窗生产线8条、传统经典天窗生产线3条、固定式全景天窗生产线1条,全部采用伟巴斯特全球标准规范设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0亿元。
作为嘉兴市唯一的国家高新区,秀洲国家高新区在持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制造为主攻方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已集聚了世界500强日本丰田以及德国伟巴斯特、台湾敏实等汽配行业龙头企业。
在土地等要素日益紧缺的情况下,通过抓好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将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动力。为此,秀洲国家高新区立足平台,坚持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来抓,并着力在支柱产业定位上做“减法”,在功能配套上做“加法”,加速汇聚创新动能,推动主导产业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创出品牌。
高质量的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秀洲国家高新区将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是做强优势产业。要做大做强光伏产业链,全力建成国内唯一、国际知名的光伏创新高地。要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部件等领域,引育一批核心企业。推动个性化制造、服务型制造,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强化示范项目带动效应。第二是做大未来产业。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完善产业全链条,推进集中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全省“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迅速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第三是做优传统产业。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龙头骨干企业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的能力,推动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时尚等高端产业迈进,促进传统产业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发展道路,实现在转型中“凤凰涅槃”。
项目是发展的基础,秀洲国家高新区还将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要充分发挥秀洲国家高新区、秀洲经济开发区“双核引领”作用,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民企外企、“小巨人”、“隐形冠军”,探索建立资本招商新机制,不断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支撑和拉动力强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
开展高质量发展企业登高招募计划,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品牌贡献大、经济效益好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梯度化的企业培育机制,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细分行业专业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小型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加大企业技改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务”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机器人+”,加快嘉兴市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建成一批示范生产线、示范企业。
今年,秀洲国家高新区将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专业平台、重点区域和重点国家,力争引进一个整车制造类项目、引进一个以上重点航空零部件项目、引进一个以上世界500强外资项目,推动福莱特、瑞翌新材料、五芳斋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力争完成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市外内资实到20亿元。力争实现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上升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
国资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是激发国企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地方融资监管也越来越严,对国资公司的增长模式、动力结构、治理制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秀洲国家高新区必须主动适应发展趋势,正确把握改革方向,通过深度整合重组,突出精干主业,推动国资公司向实体化、市场化、集团化的方向转型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7年,秀洲国家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提升争先进位行动方案(2017—2020年)》精神,全力推进国资市场化运作,在做大做强国资公司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秀洲国家高新区围绕工业、商业和准公益三大领域,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目标,通过整并现有国资公司,构建起了“出资人—资本平台—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嘉兴市秀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所属嘉兴秀洲光伏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嘉兴市秀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秀湖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整合构架。
其中嘉兴市秀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承担出资职责和履行出资人职能,有利于剥离下属国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职能。嘉兴秀洲光伏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嘉兴市秀湖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秀湖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分别以工业、商业和准公益作为主业,不仅厘清了原有政企不分的关系,还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秀洲国家高新区打造宜居宜业发展新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8年,秀洲国家高新区力争实现国资实力再提升。要在秀湖发展投资集团三定方案的基础上,推动国资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已有国资公司“出资人—资本平台—运营公司”三级架构的基础上,加大秀湖集团整合力度,加快政企分离、政资分开,推动实现集团公司市场化实质经营。要明确“三重一大”监管重点,明晰监管制度体系边界,明确集团公司的管理权限、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以及内部考核机制,推动国资监管效能提升。要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管齐下”,走好有效盘活存量项目融资棋,出好市场化证券化融资牌,打通PPP建设项目融资路,增强国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