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刘锐建议:完善科研管理为科技创新“开山辟路”
2018年3月9日 08:3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连线全国人大代表  

  “在3月5日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这两天,我一直在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份富有温情的报告。”前晚,记者电话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时,她感慨地说。

  在她看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许多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以最直白、最直接的语言,很有力度地表现了出来。从报告中,她看到了政府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信念。“每个时代,都会面临属于它的时代问题。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回避存在的这些问题,而是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去改善、不断去改进,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让身为科研人员的刘锐印象深刻:“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刘锐常年身处科研一线,对于国内科研环境有着非常切身的感受。她表示,近年来,国内科研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一方面是科研管理政策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是科研投入力度日益加大,尤其是在投入时间节点、管理方式等方面均探索的一些深受科研人员欢迎的新经验、新模式。

  在肯定前期成效的同时,刘锐坦言,现今科研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预期效益的期待过高及对经费预算的掌控过度等。在刘锐看来,科研是一个可以有预期但可能有变数的过程。因为科研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有新的发现,也会有新的突破。“如果完全按照预期进行,最后出来的成果可能并不是特别惊艳。对预期效益的期待过高,往往会限制科研人员,让他们选择一种更为安全的、创造性较少的路径去达到目标。”刘锐表示,若大部分科研人员都选择了这样一条“捷径”,那意味着不会有革命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久而久之,所谓的“创新”也不能称之为“创新”。

  就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刘锐也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科研项目往往会有经费预算。预算与实施路线紧密相关。但科研想要实现目标,并非只有一条途径。“就拿科研仪器来说,在做预算时我们可能看中的是一种仪器,但真正研发时我们可能找到另一款更适合的。这个时候,科研经费预算中的相关条款就会制约科研仪器的变更,让科研工作多走弯路。”刘锐说。基于此,她发出了她的第一个呼吁:针对科研工作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费审计管理办法,并通过宣教等方式让广大科研人员掌握这种办法,避免相关问题。

  在关注科研经费管理外,刘锐还针对科研经费投入发出了她的第二个呼吁:不要忽视对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在她看来,科研经费投入应该包括两方面目标,一是产生直接价值,二是进行原始积累。也就是说,有些经费投入是可以直接有产出的,有些经费的投入如人才的储备和知识的积累则是不会有直接产出的,但它们却是产生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基础。所以,在科研经费投入上,同样不能忘记这一部分。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必须代表人民发出来自基层的声音。”刘锐表示。此次参会,她特地带去了两项建议,一项是关于创新载体完善管理机制的,一项是关于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在前一项建议中,她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一创新载体为例,讲述了国内许多创新载体普遍存在的管理机制难题,建议在科技创新大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理清责权利益,激发载体活力。在后一项建议中,她则希望能从国家层面关心关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协调带动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

标签:全国人大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