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城镇”系列报道之“一镇一故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环境,对一个小城镇来说,特色就是灵魂。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全市70个小城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道路更宽敞通畅了,沿街房屋更有格调了,农贸市场更干净有序了,居民素质更高了……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但要使镇容镇貌更整洁、更有序,而且要体现小城镇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桐乡市崇福镇镇长计亚平告诉记者,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崇福存了古韵添了新貌,加速向着实力、品质、宜居、文明、幸福小城进发。
让千年历史款款而来
崇福镇是原崇德县的县城所在地,作为县城已经存在了1020年;镇上拥有全国唯一的镇级中山公园,公园内孔庙、吕园和文璧巽塔古貌依旧;镇上的横街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横跨运河之上的司马高桥古朴秀丽;从这里还走出了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吕留良,北宋状元沈晦……
“我们崇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让每一个崇福人都引以为傲,所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避免千镇一面,我们有底气,当然也有压力。”计亚平说,保护好小城镇的历史文脉,就要把握好修缮与改造、整治与保护的关系,利用崇福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一批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街区。
早在2013年,崇福镇就启动了崇德中路改造工程。经过立面改造后,仿古的砖木结构,呈现民国初期建筑风情,并与崇福横街的整体风格一致,同时进行了管线下埋、灯光规划布置等多项改造内容。
“去年我们又参照崇德中路的模式对北大街进行了街景一体化改造。”崇福镇环境整治办主任李伟斌说,除了对老街区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去年该镇还紧贴民生需求,在运河两岸建造了与北大街同向的运河栈道,这条栈道不仅成为镇区一条绿色出行、游憩休闲的步行交通环线,更是一条展示运河人文底蕴、普及城市发展脉络的运河文化长廊。如今已经成为最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崇福镇将全力打造一条运河古城休闲旅游带,并在运河沿线打造语溪棹歌、九弯溯源、古驿寻踪、南津问渡等“古运八景”,凸显江南古运风情。
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近日,记者来到崇福镇世纪大道,看到多辆施工车正在拆除道路中间几幢多年来未拆除的房屋。2015年年初,崇福镇贯通南北的语溪大道通车了,这使该镇规划的“三横三纵”交通网里的“三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早日打通最后“一横”的世纪大道,成了许多崇福人的最大心愿。如今,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
据统计,在各部门、镇、村的合力下,去年7月以来,崇福镇“拔钉”11户,大大减轻了镇区青阳路、崇德中路的交通压力。“医院、学校、菜场、商场、居民小区等多个人流、车流集聚点分布在青阳路上,以前一到上下班时间,青阳路就会堵死,现在几乎不怎么堵车了,很多车都往语溪大道和世纪大道分流了。”当地居民沈先生说。
农贸市场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城镇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位于崇德路与青阳路之间的崇福集贸市场是该镇集农副产品、小商品交易于一体的集贸市场,自1988年开业以来,中间经过六次改扩建,2016年该市场从硬件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专项整治,整治后,市场软硬件得到较大提升,成为嘉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个样板。去年,崇福镇又对当地一个拥有80多个摊位的便民交易点——东门菜场周围的路面和里面的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现在我们镇上的农贸市场,比很多城市里的农贸市场还要干净漂亮呢!”当地居民陈女士说。
让特色产业转型提升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初衷,不是仅仅要让人看到建筑立面等物质环境改造,更要让大家看到生活、生产方式的延续和升级。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从而实现更好的产城融合。
2017年,崇福镇投入5.7亿元,整治了35家“四无”企业,腾退土地323亩,改造老旧厂房12万余平方米,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引进了新特材料、服装设计企业6家,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崇福镇工业园区作为嘉兴市特级转型升级工业园区,也正以建设省级工业园区为目标,以皮草、纺织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为支点,节能环保新材料制造为新产业突破口,实施生态产业园、皮草品牌培育园、节能环保产业园三大功能区建设。
据了解,目前,以皮草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崇福镇域有注册皮草企业2000余家,皮草大世界、皮草名城等专业市场发展良好,各类皮草生活馆星罗棋布,成为长三角地区购物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5年起,崇福镇乡村旅游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东安村森利园荣升国家AAA级景区,美丽乡村店街塘获评国家AA级景区,一个占地近2000多亩、现代农业+互联网+旅游的新型庄园——崇福庄园也吸引着众多市民来此体验、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