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王江泾因地制宜探路垃圾分类出实效
2017年12月25日 08:46 来源:嘉兴日报 撰稿 蒋彧淼 孙琪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到家家户户,是乡村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造宜居生态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村民常年来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实行垃圾分类后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症结所在。

  如何处理好农村的生活垃圾,如何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王江泾镇创新思路和做法,除了层层发动、营造氛围,为垃圾分类工作得以落实提供有效保证外,还在古塘村、虹南村等运西片区试行不同方式的垃圾分类方法,采用从源头分类垃圾,以挣积分换奖励等制度化方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农村垃圾治理之路。

  源头激励让居民乐于分类

  “现在我们家里都已经习惯了,把蔬菜叶子、瓜果皮等可腐烂垃圾扔到可回收的绿桶里,不能烂的垃圾放到不可回收的灰桶里。”王江泾镇古塘垃圾分类光荣户毛水根开心地说,“垃圾分类做得好,每天都能拿个好分数,每个月在评比中就可以领先,不仅脸上有光,还可以拿到兑换券,凭券还可以到便利店换取商品,一举多得,全家人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据了解,从今年9月开始,古塘村根据村实际情况对督导评比奖励制度进行了创新。每户农户门前制作垃圾分类每日情况表,由保洁员在收垃圾时,对其进行分类情况打分。每半月由村干部、组长、保洁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分批上门进行评分,每月进行取平均分汇总后,评比出先进户、促进户和合格户,在门前垃圾分类情况表中展示,并分别给予50分、40分和30分的兑换券。每半年进行汇总评比出半年度优秀户给予100分的兑换券,拿到奖励券的农户可以凭券去指定便利店兑换自己需要的物品。

  考虑到村民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如果分类太复杂可能难落实,王江泾简化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农村垃圾多数是厨房的生活垃圾。对农户来说,判断标准越简单越好,最易接受的就是是否腐烂。因此,对基础的桶装化进行垃圾分类,每家每户门口都放了两个颜色的垃圾桶,绿色的垃圾桶回收可腐烂垃圾,红色的垃圾桶回收不可腐烂垃圾。每个垃圾桶上面还详细标注了,哪些垃圾应该放在哪个桶里。”古塘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陈媛媛介绍说。

  “袋装定点投放”取得实效

  虹南村顾斋浜小区的卜爱英像往常一样为全家人准备晚饭,把摘下的青菜叶子和鸡蛋壳扔进绿色垃圾袋(可腐烂垃圾),把用完的菜油瓶放进灰色垃圾袋(可利用垃圾),把不小心敲碎的碗放在红色垃圾袋(其他垃圾)。“刚开始觉得有点麻烦,家里还要搞几个垃圾桶,既占地方又不方便,一个月下来,经过村里的反复培训、上门指导,现在也已经习惯啦。”卜爱英笑着说道。

  从10月起,虹南村顾斋浜小区每家每户都来了几个“新成员”,装有红、绿、灰三种垃圾袋的垃圾桶,这些垃圾袋上还有独一无二的编码。这样一来,生活垃圾分类以“实名制”的方式,从产生垃圾的村民家中就开始了,在投放时便分为可腐烂垃圾、可利用垃圾、其他垃圾,再分别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法。

  王江泾镇在垃圾分类实户制创新举措的基础上,率先推进垃圾“源头分类、袋装投放”模式,通过“效率+服务”模式切实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我们建立‘一户一码’的管理机制,每户家庭都会收到特定的编码贴纸,同时每户每月免费发放绿色、红色、灰色三色垃圾袋各30个,分别用于装可腐烂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利用垃圾。同时,实行的‘一户一码’政策为每户投放家庭计算积分,通过巡检评分,每月汇总并张榜公布结果。对垃圾分类优秀,良好,合格家庭分别给予不同等级奖励。”王江泾镇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项制度保长效

  部分地方垃圾在家庭分类后,会在相关部门收集、处置过程中重新混合在一起,挫伤了居民分类放置垃圾的积极性。王江泾镇则是建立收集运输处置全程分类机制,在垃圾分类中不仅推行垃圾“三色”袋装,同时也相应地设置了分类投放点,安排了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最终将绿色袋装垃圾进行有机肥料制作,灰色袋装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而红色袋装垃圾统一运送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置,真正实现了垃圾从产生、运输、处置的全分类。

  为鼓励各村(居)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王江泾镇将在每个村落实保洁员负责十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长效管理,重点检查村民垃圾分类是否到位,投放是否正确,并进行再次分类后送至村垃圾中转房。镇垃圾分类办在做好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镇相关部门对各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办法对各村实行以奖代补,从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效运行。

  “自从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让农户主动分类装袋、主动定点投放,形成习惯后,有效转变了目前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习惯,如今,在古塘村、虹南村,大部分村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接下去将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该负责人表示。

标签: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