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成为经济质量提升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秀洲区信息经济发展现状
1、信息化配置增强,信息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15年,秀洲区1032家“四上”企业在用计算机43390台,户均42台,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员工3025人,户均3人。“四上”企业信息化运营维护和软硬件投入总额为10.79亿元。
2、核心产业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5年,秀洲区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6.62亿元,占全区GDP的6.6%。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4.81亿元,利润总额9.60亿元。
3、创新投入增加,核心产业附加值提升。2015年,秀洲区规模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中制造业新产品产值46.31亿元,同比增长25.6%,占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16.6%,新产品产值率达53.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7.3个百分点。
4、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特色产业逐步壮大。2015年,秀洲区三大核心产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网络传输及其服务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42、37.30和21.62亿元,占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9.5%、35.6%和20.6%。
5、强化融合创新,激发两化融合发展动力。2015年,秀洲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5.01,跻身全省第一梯队,成功创建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6、电子商务初具规模,开拓市场成效明显。2015年,“四上”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98.8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11.8%,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15.6个百分点。
二、秀洲区信息经济存在问题
1、信息经济总量偏小。2015年,秀洲区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6.62亿,总量不及海宁的二分之一;从占比看,秀洲区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1.8%,居全市第五位。
2、信息经济渗透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在实际应用中,较多企业仅将电子商务模式作为销售、采购的订单登记方式,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仍集中在收发电子邮件、获取信息等初期应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仍以线下为主。
3、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据调查显示,2015年,1032家“四上”企业中,仅有19.6%和7.9%的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和物流配送环节采用了信息化管理,超七成企业全年信息化投入不足10万,不到一成企业全年信息化投入超百万。
4、信息经济发展遭遇人才、资金、环境等困难。信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而高技术人才对生活、发展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另外,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压力。
三、秀洲区信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老兼顾,实现传统经济与信息经济融合发展。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信息产业,一手抓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另外,要以产业信息化来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跨越发展。
2、科技引领,推动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经济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企业要从差异化和专一化着手,在信息经济各细分领域形成特色,找准品牌定位,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3、聚焦平台,加速产业集聚。依托光伏、智能家居、物流等几大块状经济,王店国际吊顶城、洪合毛衫市场等专业市场和电商重创基地、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北科建智富创新园等产业创业创新平台,推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整合服务发展,打造一体化的现代商务基地。
4、政府引导,推动信息消费增长。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信息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信息经济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通过政策导向和产业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
5、统筹资源,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打造信息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金融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集聚与信息化升级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