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刀剪匠盛兆楼
2017年11月3日 09:06 来源:嘉兴日报 王月明

  ※旧相识

  上世纪50年代初,王店镇四喜街53号居住着一位专门从事理发工具修理、削磨的刀剪匠。此人姓盛,名兆楼,江苏镇江人,五十开外,中等偏胖,戴着一副老花镜。他修理打磨剪刀、轧剪的手艺,深得理发从业者的赞誉。

  盛兆楼在老家时,从父亲那里学得一手修理理发工具的手艺。50多岁时,他来王店谋生。他的店面不大,仅一开间。王店镇当时有大大小小理发店、理发摊几十家,所用理发工具,如修理头发的轧剪、修面的刀具和剪发的剪刀,不像现在,完全是手动工具。每过一段时间,这些理发工具都需要修理和打磨。盛兆楼的理发工具修理店是王店镇上唯一的,不仅包揽了镇上几十家理发店、理发摊的工具修磨活计,还有许多来自桐乡、嘉善、海宁、海盐等地的,也拿了理发工具前来,因此,老盛常忙得不亦乐乎。他干起活来十分认真,每磨好一把轧剪,先用假发试轧,直到满意为止,从不敷衍塞责。

  老盛每天清晨起床后,用过早餐,就一直干到傍晚。中午除吃饭稍事休息外,几乎没有空余时间休息。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收了一名叫陈梅林的海宁小青年做学徒。陈梅林聪明好学,技艺日进,很快,其修磨理发工具的技艺已和师傅不相上下。盛师傅见徒弟有出息,就常派他去桐乡、嘉善、海宁、海盐一带去巡回修理理发工具,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由于盛兆楼和徒弟修理技术精湛,在当时嘉兴地区颇有名气,活儿较多,收入自然不错。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盛兆楼家里就有了“美多”牌收音机等“高档家用电器”,徒弟陈梅林穿的皮鞋也是当时的名牌,每天擦得亮光光,走在街上十分显眼。

  盛兆楼虽工作辛苦,但到晚上就有了享受的一刻。他把自家小方桌往河埠头一摆,妻子端上几样美味的菜肴,盛师傅咪上几口小酒,自得其乐。他住我家隔壁,当时我已十多岁,每到这个时候,便凑到盛师傅身边,看他喝酒、吃菜。有时他还做些怪模样逗我们这些小孩子乐呵乐呵。盛兆楼夫妻俩婚后没有生育子女,领养了一个男孩,取名盛常明,小我四岁,我们常在一起玩耍。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盛兆楼及妻子被并入王店公社的黑白铁器社,实行工资制。当时盛兆楼仍从事修理理发工具的工作,月工资50多元,在当时算是不错的收入。

  老盛60多岁时,一次晚间酒后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命虽保住了,但生活不能自理,靠妻子帮忙料理一切。“文革”初期,盛兆楼再次脑溢血发作,这一次,医生回天乏力,没几天,盛师傅便驾鹤西去。从此,王店及嘉兴地区便失去了一位修理理发工具的名匠。

  盛兆楼去世后,他的徒弟陈梅林继续为大家服务。陈梅林80多岁时因病去世,从此,王店镇上专门从事理发工具修理的手艺便绝迹了。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