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本千的画,集画、诗、书、印“四绝”于一身,熔国画、油画于一炉,兼工笔、写意之长。他擅长山水、又精于梅竹。他的画笔挺俊、秀逸、明净、淡雅;书法苍劲潇洒;篆刻清秀飘逸,每一幅画都是完美的艺术品。文学巨匠茅盾把沈本千和明代的大家沈周、清代的名家沈南萍相提并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沈本千的画流入海外,蜚声英、美、日本、荷兰、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在东南亚,特别在新加坡更是受到推崇。
个子不高的沈本千,说话轻声细气,温文尔雅。他留有一口漂亮的长胡须,时不时会从衣袋中拿出一把精巧的小木梳,打理他的胡须,颇具仙风道骨。
浙江画坛耆宿沈本千,原名炳铨,字本千,1903年出生于新塍三元街。
自幼沈本千就显露出非凡的绘画天分,私塾读书时,他能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中的插图一笔一画临摹下来。因为画得好,私塾的小伙伴们看到后,都向他讨要。开始,不管谁向他要,他都会认真画好送给小伙伴。后来,因为要画的人多,用的纸就越来越多,沈本千没有那么多钱买纸,但又不愿伤小伙伴们的心,于是,他想了个主意,凡向他要画的,需自己备好纸张,用纸换画。这样一来,向他要画的人就更加多了。画得多了,画自然越画越好,沈本千对绘画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沈本千拿来新塍名画师沈谦的画稿习写山水,13岁转学镇高等小学后,从师当时新塍另一位名画师杨国贤习画。其间,还随地方名儒程董书、陈岑高学诗文。全方位的培养为沈本千日后成为名画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18年,沈本千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学风活跃,师资力量雄厚,沈本千就读期间,校长为教育家经亨颐,教师有马一浮、夏丏尊、李叔同(弘一法师)、朱自清等著名学者。校长经亨颐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倡导师生课余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组织社团。一师不仅老师在艺术方面各有专长,同学中有才艺的也很多。沈本千的同学中陈善、翁炳墉、潘天寿、田锡安、严填予、朱胆石等能篆刻;俞松寿的花卉,李尊庸、叶天瑞的油画、水彩,都有一定的水平。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学生们成立了“桐阴画社”、“乐石社”等社团,钻研书、画、诗文、篆刻等。
“从小镇到省城的沈本千,目睹一师同学人才荟萃,既高兴又有紧迫感。他请求同学朱胆石,引领他去拜见“桐阴画社”成员丰子恺(当时的丰子恺已小有成就,在学校中有一定知名度),表达想参加画社的愿望。丰子恺不但欣然接纳其入社,而且送了两幅铅笔速写画给沈本千。一幅画的是一老婆婆左手挽竹篮、右手携小孩向前走去,画面上方写着“清泰门外”四个字;另一幅画的是树下停着一辆人力车,拉车人蹲着,在打瞌睡。这两幅速写画,给了沈本千强烈的生活写实感和心灵的冲击。于是,他也装订了一本速写本,一有空就将教室中的桌、凳、门窗,校园里的梧桐等速写在本子上。丰子恺看到他的绘画劲头,主动将一些与绘画相关的书籍借给他,其中由法国人亚尔蒙加萨尼著、沈良能翻译的《透视学》,沈本千读后受益匪浅。沈本千平时还利用晚上自修时间,练习石膏模型静物画。而每逢节假日,则与同学到西湖写生,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中午随便吃点自带的干粮。他的足迹走遍西湖每个角落,写生本上几乎画下西湖所有的景观。一师读书时期,沈本千写生从没中断过。”
1923年一师毕业后,沈本千原本想去日本留学,但因家人反对,而未能成行。经潘天寿引荐,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攻读西洋画。美专毕业后,沈本千的从业经历丰富,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等地的教育、文化领域任诸多的职位,在嘉兴曾任嘉兴图书馆馆长等职,但从未中断过绘画。抗战期间,在浙西避难,他婉拒衢州县长之职,却举办了四次画展,卖画为生。
沈本千幼时画国画,后主修西洋画,但用他自己的话说:画西洋画总感到不能“身入其境”。于是,35岁后又改绘国画,他把西洋画的技巧融入到国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沈本千的室名为“留云阁”,又名“流云阁”。留云、流云之名虽美,却包含着他的无奈和洒脱。
解放后,沈本千住在杭州解放路官巷口缸儿巷。1972年,退休在家的沈本千上街偶遇杭州大学胡士莹教授,胡教授向他索画,后又有几位老朋友也向他要画,所以,他很想重拾由于“文革”而中断的绘画。但当时他的住房窄小,没有地方放置画桌。于是,他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公用厨房上方、大家堆放杂物的阁楼改作画室。阁楼既无壁窗又无天窗,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开了个天窗,收拾收拾,腾出几平方米,放一张折叠桌子,权作是画室。
沈本千在阁楼里绘画,环境之恶劣是可以想见的。夏天因为不通风,经常是汗流浃背。而每天早上,邻居在阁楼下发煤炉,烟气冲楼而入,每每要逗留多时,这时,他只好辍笔下楼躲避。据此,乐观的沈本千给阁楼画室取名“留云阁”,并刻章,在“留云阁”画的画均盖此章。时间一久,从“留云阁”流出的画多了,在友人中“留云阁”的名声也就大了。一次,几位友人一定要看看“留云阁”画室。登“留云阁”不易,搬来木梯,木梯搁在公用走廊上,人上楼后,将木梯移开,否则会影响他人走路,下楼则要大声叫下面的人将木梯搬过来。友人风趣地说:“‘留云阁’听来文绉绉,登上‘留云阁’可要担风险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沈本千创作出《虎跑晚钟图》、《西湖长春图》等一批传世之作。
1984年,在政府关心下,沈本千搬入新居。沈本千欣然将自己画室“留云阁”改名为“流云阁”。
1991年1月23日,沈本千因病在杭州谢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