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兴,则经济兴。振兴实体经济,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今后五年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一浙江发展的根基。
助力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嘉兴又有新动作。昨天,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日前国家工信部批复同意设立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这也是全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这意味着,“嘉兴制造”将与“德国制造”展开全市域、全领域的同频共振。
看点一:设立合作区意义几何
德国宝沃汽车集团长三角产业基地项目、海拉灯具汽车头灯与尾灯项目、德国巴斯夫电子级硫酸项目、德国伍尔特物流及贸易中心项目、克劳斯玛菲机械设备项目……近年来,一个个优质德国项目先后落户嘉兴,不断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汇聚强劲动能。
唯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目前,全市已有3个中德产业园,分别是位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洲(德国)产业园和海盐经济开发区的欧洲(德国)工业园。截至目前,共有约30家德国企业先后落户于这3个园区。
“德国是全球先进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而中小企业则是德国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希望通过建设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培育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对接。”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建设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具有多重意义。对嘉兴来讲,这是我市提升产业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动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将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融入德国元素,引入德国绿色环保建设理念,借鉴德国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有利于承接世界先进国家的高端产业,将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优势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和人才,促进现有产业向更高层次提升,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看点二:“5+1”产业格局
根据《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方案》,我市将力争把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德两国双赢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引领区”和“浙江高端智能制造的样板区”。
重点发展产业方面,我市将紧密结合德国工业的发展特性,立足嘉兴现有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基础,顺应国内制造业绿色、智能、融合的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等五大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检测等一大科技服务业,加快形成“5+1”的产业格局。
从重点任务来看,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包括四大任务,分别为构建“一体多翼”合作区格局、打造中德创新创业合作基地、实施中德绿色智造示范工程和完善中德合作交流体制机制。
看点三:“两沿多簇群”空间布局
记者了解到,关于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的空间布局,已通过评审的建设方案是这样表述的——统筹安排,突出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两沿多簇群”空间布局。
“两沿”即沿杭州湾湾区经济的重要通道布局开展对德企业合作,一是沿沪杭线、杭浦、申嘉湖等湾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高速通道,二是沿湾区发展开放经济的沿海口岸,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借助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串联全市各大产业园区,形成与德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汇聚地。
“多簇群”是指在沿湾区经济重要通道布局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分区域多点布局合作区分区。通过分区建设,以点带面,在嘉兴市域内全面开展对德合作。
具体来说,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为合作区核心园区,将其培育发展成为嘉兴对德中小企业合作的领头羊;重点发展位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洲(德国)产业园、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的欧洲(德国)工业园;同时在海宁、桐乡、嘉善等组团选择条件成熟的产业平台建设成为合作区分园,通过合作平台构建“一核多星”的载体格局,打造多元化的德资中小企业集聚平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
据了解,围绕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市以点带面、分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为2016年至2020年,第二阶段为2021年至2025年)。第一阶段为合作区基础建设阶段,发展目标是逐步引进德国优势产业领域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主导产业达到百亿产业规模,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升,到2020年合作区实现引进德资企业55家,带动关联内外资中小企业引进200家,企业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