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区残联对全区240多名60周岁以下新发脑卒中病人进行筛查,筛选出有康复意愿、有康复空间的13名患者开展上门康复试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调配服务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上门康复训练,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助残服务。今年,秀洲区将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精准康复送去个性化服务
“中央和省里推出的精准康复方案,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指引和资源支持。结合当地实际,秀洲区将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秀洲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康复行动的实施,将使秀洲区残疾人服务面扩大,保障力度加大,康复专业化、精准化增强。
《方案》明确,为每个社区(村)配备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与社区(村)医生共同组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以县(市、区)为单位,针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专门协会、助残社会组织等相关机构或组织作为康复服务机构。精准康复服务小组依据《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对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入户开展康复需求评估。由康复服务机构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实施服务并建立档案。
根据《方案》,残疾人接受医疗康复服务由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支付。残疾人接受《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中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服务,由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或其他经费支付。
去年以来,秀洲区残联从残疾人期盼康复、重返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听取多方建议分析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着力改进和提升社区康复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成果。
针对患者不同程度的疾病,残联邀请康复医生为患者开展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生活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和训练指导等综合性康复,以期早日回归社会。“由于绝大多数社区康复医生是由临床医生兼职的,中心康复治疗师在康复指导时细化康复手段,通过增加上门指导频率,提升康复医生的知识。”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患者由于身体残疾后存在心理问题,康复中心在上门康复期间,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
成效明显点燃残疾人生活希望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帮助残疾人逐渐恢复身体健康,还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据油车港镇的一名康复医生陶建平介绍,去年2月,家住油车港镇西湖村的徐大姐因脑中风导致左侧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10月,秀洲区残联为徐大姐开展了康复服务,由两个医生和护士组成的社区康复医生团队为徐大姐制定康复计划,并鼓励她勇敢面对、树立自信。康复医生为她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上下肢肌力训练、步行训练等,鼓励她扶着墙壁走路。一开始她只能走十来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能逐渐走200米、300米。4个月后,她不借助工具便能比较平稳地走路,可以爬楼梯,语言表达能力也迅速提升,能和别人正常交流。
这只是精准康复服务的一个个例。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区残联还印发《康复训练档案》,在上门进行康复服务过程中,都要将康复方法、康复时长、患者劳累度等记录在册,并告知患者家属后签字,以备查询和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康复方法。上门康复对象确定后,由社区康复医生和患者签订《康复服务协议书》,规定双方的义务,以便上门康复服务得到顺利开展。
“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将进一步提升秀洲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加快推进秀洲区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使残疾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秀洲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