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有效降低残疾人致残比例,切实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有效率,去年,区残联对全区240多名60周岁以下新发脑卒中病人进行筛查,筛选出有康复意愿、有康复空间的7名患者开展上门康复试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调配服务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上门康复训练,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助残服务。
精准服务
一对一制定康复计划
“上门康复好比是量体裁衣,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康复方案,不再是以往的吃‘大锅饭’,服务更精准到位。”近日,秀洲区残联康复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
康复服务对象针对具有秀洲区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肢体残疾人,经评估发病在一年内确实有康复空间的可放宽至一般病人;具有强烈康复意愿且有康复空间的肢体残疾人;发病在两年内,年龄小于60周岁的残疾人。
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有执业资格的社区康复医生上门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功能评估、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生活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和训练指导等上门居家康复训练。区康复中心康复医生协同社区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开展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并建立残疾人上门康复服务个人档案,提高日常自理能力与功能的恢复,达到有效康复。
上门康复服务以半年为一个疗程,社区康复医生每周上门康复三次,区残联康复医生每月上门康复指导两次,开展针对性康复指导,并由家属配合每天康复两小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探索家庭康复新模式。相对而言,在家庭的特殊环境中,能保持康复训练的经常性和持久性,更有利于残疾人恢复和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残疾人自信。
“在此过程中,康复医生需最大限度地帮助肢体残疾人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就业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环境,以达到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的目的。”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区残联还定期组织康复技术专家,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残疾人上门康复服务工作,是秀洲区巩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区的工作举措,更是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有效率的工作手段,事关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大局。”秀洲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此项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最大程度地帮助肢体残疾人恢复功能,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康复有效
身体逐步恢复并找回自信
残疾人个性化上门康复服务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健康,还鼓励患者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据油车港镇的康复医生陶建平介绍,去年2月,家住油车港镇西湖村的徐大姐因脑中风导致左侧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10月,秀洲区残联为徐大姐开展了上门康复服务,一支由医生和护士组成的社区康复医生团队为徐大姐制定康复计划,并鼓励她勇敢面对、树立自信。康复医生为她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上下肢肌力训练、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训练,鼓励她扶着墙壁走路。一开始她只能走十来步,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她能逐渐走200米、300米。4个月后,她不借助工具便能比较平稳走路,也可以爬楼梯,语言表达能力也迅速提升,能和别人正常交流。
秀洲区推行的免费上门送康复服务,肢体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优质方便的服务,在残疾人群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医生和病患建立起一种更像老友的关系。和徐大姐一样,家住王江泾镇的老余由于脑中风引起肢体残疾,连站起来都困难,更不要说是生活自理了。老余是家中的顶梁柱,前期已经在嘉兴康复中心进行了康复训练,但是昂贵的康复训练费用加上需要一人陪同,在经济压力下他放弃了机构康复,通过上门送康复服务,他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现在已能顺利步行。
□图片由秀洲区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