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假领子
2017年3月17日 09:30 来源: 嘉兴日报 朱娟清

  ※往事风  

  假领子是我幼时记忆里的一种时尚,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一时。

  小学毕业时,我考上了乡镇初中,得离开小村到学校去住宿。整个班级,唯我一人被录取,母亲很为我高兴。开学前几天,她打开新嫁娘时的樟木箱子,找出一块藏了好些时日的粉红色“的确良”,打算给我做一个假领子。

  母亲虽不是裁缝,但也会踩缝纫机缝缝补补,做一些简单的衣物。小时候的衣裤和格子书包,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白天地里劳作不得闲,母亲熬了两个晚上,才做成了我的假领子。

  小方形的领角,玲珑又可爱。我一穿上,便感觉自己有了品味——仿佛从一个毛小孩变成了美少女。我对此爱不释手,除了周末换洗,几乎天天穿,崭新的粉红色把那件褪了色的旧毛衣也衬得好看起来。

  有一个雨天,闲来无事的我突发奇想,从缝纫机的小抽屉里找出几根彩线,在两个领角处各绣上了一朵小梅花。于是,我的假领子变成了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母亲瞧见后,直夸我手巧。姐姐见了,拉长脸说我臭美。我打小就喜欢针线活,姐姐却毫无兴趣。鞋垫都是先由母亲裁剪好,然后交由我踩缝纫机一圈圈做成。现在想来,倘若没考上师范,我一定是个不错的裁缝。

  实际上,假领子是名副其实的真领子、假衬衫。我不知为何要叫这个名字,它其实是衬衫上部的小半截,有前襟、后片、扣子和扣眼。前后片由两个带子连接,胳膊由此可以伸出去。外衣套上,露出领子,像穿着一件衬衫似的,能以假乱真。

  人总是喜欢美,哪怕是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听母亲说,假领子是村里的一位上海知青带过来的,也叫“节约领”。既省了布料,又穿出了体面,上海人的精明果然名不虚传。

  计划经济时代,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样样物品都得凭票供应。家里兄弟姐妹多,这少许的布票总是供不应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我有着切身体会。所以母亲给我做的假领子,我是喜欢得不得了。

  当时,除了小小孩,几乎人人有一个或几个假领子的。男人都以白色的确良为料子,款式以大方尖角领为主。女人还有粉色的、黄色的,或者花色的。姑娘家都钟情于妩媚,做的领子角有圆角形的、小方形的,还有荷叶边形的。

  一件假领子,再加一件圆领或鸡心领套衫,外面无论穿什么都很正统了。尤其是年轻男女,在处对象的时候,常常得仔细认真地选好假领子。洁白挺括的假领子,衬得男青年潇潇洒洒,信心十足;簇新婉丽的假领子,衬得姑娘家漂漂亮亮,娇羞动人。有些人平时不太讲究,但逢年过节,或者上街赶集,也一定要穿上假领子装个体面的。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假领子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假领子是不可思议的,很难想象其真相。但对于我来说,假领子是一段青葱的岁月,是一份美好的温暖,是一个难忘的回忆。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