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老街上的小皮匠
2016年10月21日 11:18 来源: 嘉兴日报 万小红

  ※人世间  

  秋天的小镇,比平时更多了一份宁静。金黄的梧桐树叶,一个漂亮的转身,旋转着从枝桠上飘落,躺在了青石板上。河岸边,依旧杨柳依依,偶有一只欢快的白鹭俯冲飞来,然后翩然远去。

  临河的老街,空有几个行人的身影。高跟鞋敲在青砖上的声音,惊醒了围墙上伸懒腰的小黄猫。警觉地朝你乜了一眼,跳跃着逃到柿子树上,回过头示威性地“喵”一声……

  环秀桥边的一间小屋,在河边矗立了四十七年,俨然成了小镇的坐标。小屋很简陋,进屋便见一台手摇补鞋机正“哒哒哒”地响着,机械又单调。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戴着老花眼,聚精会神地坐在前面,拿着一只脱了底的凉鞋,认真地给鞋子上线。厚厚的灰指甲,手指关节肿大。他的嘴巴有点瘪,说起话来有点漏风。他就是吴全元,小镇居民习惯叫他“小皮匠”。

  环顾屋内,摆设非常简陋。一半是厨房,一半用作修鞋,各种坏了的鞋子和破旧的轮胎凌乱地堆在地上,挂在墙上。靠门口的一张长条木椅是供顾客歇息的,被坐得油光黑亮。补鞋机默然地靠在窗口,浑身油渍斑斑。电饭锅和电磁炉拥挤地贴着墙,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唯一亮眼的是那搁板上白色的微波炉,令小屋有了那么一丝现代的气息。

  小皮匠在一岁多时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腿脚不便,他六年级便辍学回家,拜了上睦港的一位修鞋匠为师。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有时拖着不方便的腿,提着工具箱走村串户上门修鞋,不时引来乡亲的讥笑,有时在街上摆摊还会招来行人异样的眼光。晚上没有顺路的船只捎带他回家,他便在朋友家中,东借一晚,西借一宿。后来,他在桥头搭建了两间小屋,终于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去处。父亲用一窝小猪的代价,给他换来了一台手摇补鞋机,结束了他手工补鞋的历史。从此,那些钻头、榔头、锥子和鞋楦头,一路陪伴他走过了四十几个春秋。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老街焕发了活力,两边的商店鳞次栉比,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拥挤不堪的人流,使得小屋也突然热闹起来,小皮匠的修鞋生意随之兴隆。

  如今,随着新街市的搬离,老街上的建筑大都门窗紧闭。除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街坊,路过的行人越来越少。门可罗雀的样子,让小皮匠的生意明显地衰落。他忙完一阵,便静静地倚在掉了玻璃的窗边,落寞地望着窗下的流水缓缓经过。

  前几年,小鞋匠摔了一跤,没有好好治,现在走路变得更困难了,所以他几乎足不出户。老街上仅有的几个老街坊还是每天雷打不动地来长条椅上坐坐,天南海北地聊聊,也会从菜场给他带点新鲜蔬菜。有时,他们会在他的房间里摆上一桌麻将,陪伴他打发一个个无聊而又漫长的下午。年近古稀,有轻度老年痴呆的理发师老陆住在老街另一头,每个月都不会忘记到修鞋店给他理发。几十年的街坊情,早已化成了兄弟姐妹般的深情。

  曾经热闹的集市,穿梭的人流,都已一去不复返,宁静的老街像个安度晚年的耄耋老人,虽老态龙钟却慈祥可亲。终身未娶的小皮匠一直就这么寂寞地活着。当他用酒杯倒满一杯低度老窖细斟慢酌时,又有谁知道,他内心一直牵挂的,是在乡下老家九十多岁的老母亲。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