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一条来自“农民信箱”的野菜苗供应信息登上了“秀洲农业信息网”的页面。最新数据显示,秀洲区农民信箱的注册用户已达65206户,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90条,接收信息223.48万人次,信息反馈联系2287次,而秀洲农业信息网年均上传信息1200条,总访问量已突破430万次。
登录农民信箱,注册用户不仅能查询公共政务,进行农业咨询,还能申请“每日一助”的短信群发申请。秀洲农业信息网则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一个信箱、一个网站已成为秀洲区强化政府与农户、市场与农民信息互通的主要渠道。在其背后则有一群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信息服务队伍。为使农业信息化服务触及最基层,秀洲区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村、农业主体四级服务站点,形成“区—镇(街道)—村—农业主体”四级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目前,全区已建立区联络支站1个,镇(街道)联络站7个,村联络点113个,农业主体联系人159个。
农业信息化服务下沉,农业主体科技应用加快。即使人在常秀街的销售门店,秀洲区杨溪生态鳖有限公司负责人费永根也能利用“渔业通”手机软件,监控远在23公里外的鱼塘水质变化以及增氧机等设备的运行情况。
“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控的鱼塘已有20多亩,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水质情况,远程控制增氧机等设备的运行。”费永根说,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以及养殖成本,只有养好水,才能养好鱼。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业主体尝到了智慧农业的甜头。目前,秀洲区已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1家,其中种植业基地7家,渔业基地4家,每个示范点都配置高清视频监控、传感器、农机设备自动化智能控制等农业物联网设施设备,预计全区每年将新建5至10家农业物联网基地。
今后这些物联网基地的实时信息还将统一接入正在建设中的秀洲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据了解,该平台通过全面集成数据传感、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资源,对园区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图像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完成生产信息数据储存,将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三方信息互联互通,发挥“互联网+农业”的社会效应。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管理能效的信息平台已在秀洲“两区”建设中发挥成效。目前,秀洲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实施质量提升的标准农田地理信息数据已在平台录入并更新,通过省级验收的2个农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精品园已完成上图入库,实现“两区一田”一张图管理,全面加强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农田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