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社区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6年1月28日 10:34 来源: 嘉兴日报 新塍镇 汪欣东

   社区是城镇社会的基础,是居民群社区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以充分发挥文化工作的教育、知识、娱乐、美育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的一种群众性活动。社区文化对于繁荣城镇文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途径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塍镇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在社区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

  纳入政府发展规划

  在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打造嘉兴“崇文厚德、求实创新”人文大市的今天,社区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因此,各级政府都要明确责任,切实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政府的社会发展规划中,将社区文化建设列为政府考核内容。同时,要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新塍镇着手增设社区服务设施,拓宽为社区居民服务渠道,建设镇级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舞蹈排练、体育健身、学生托管、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场所。政府牵头,引导全社会对社区文化的支持,吸引社会各阶层投资社区文化建设。此外,在社区、居委会的重组中,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配备、充实一批综合素质好,有热心、有责任心、亲和力、乐于奉献的社会文化人才到社区工作中去,从组织上保证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全社会关注提升生命力

  社区是个小社会,所有的城镇居民大到市长、小到平民百姓都是“小社会”的成员,只有这个“小社会”文化了,才能有文化强市、文化大省,社区小社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镇大社会文化建设的成败。同时,社区文化的建设也不应该是孤立的,理当受到整个大社会的关注。医疗卫生机构部门应该有普及宣传卫生知识、防病治病的义务,法制部门应该有普法义务,科研部门应有科普义务,公安部门应该有公共安全的宣教义务等等,特别是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更应面向社区、走进社区、深入社区,才能使社区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发挥家庭文化作用

  社区就是居民家家户户聚居的地方,家庭则是社区的细胞。很显然,社区文化面对的是所有家庭,参与者也来自所有家庭,所有家庭文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化消费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家庭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去。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社区家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要以特色家庭文化为基础,而社区文化的展开又为家庭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实现质的飞跃,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社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游艺型、自娱自乐型、智力竞赛型、健身竞技型、才智展示型等。如像组织小朋友开展摄影活动,既增进了家庭之间的融洽又增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同时更重要的是又带动了一大批家长的参与,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发挥业余文化骨干作用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以业余文化团队为支撑,以社区业余文化骨干为重点,以市、县文化馆辅导老师定向培训为孵化器,积极培育从活动中涌现的文化爱好者和活动骨干。要适时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横向交流。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市、区组织的活动,从实践中不断提高骨干的技艺水平和参与积极性。并通过他们的辐射、引导、带动,使社区文化活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聚越多。新塍镇在社会机制主导的社区服务中,成立社区学院,通过政府积极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不断挖掘志愿服务人士,已经组建了书画社、唱红歌、太极养身等文体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文体活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注重文化建设品牌意识

  鉴于文化活动的范围很广,形式繁多,社区在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创建属地特色活动,树立社区文化品牌,这样才能在众多社区中闪出亮点,引起社会的关注、重视与支持,反过来也会提高本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抓特色文化活动,首先要整合社区的文化资源,注意发挥本社区的名人效应,一般而言,每个社区都要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电子网络等方面物色选拔有一定造诣的拔萃人物,充分调动这些“名人”积极为社区文化活动出谋划策,并以他们为核心筹划组织活动,争取拿出一些精品节目,成为本社区的“名片”。

  诚然,社区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没什么固定模式可遵循,但无论何种发展建设模式,只要各级领导、全体居民、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措施到位了,服务主体即社区群众的参与度提高了,社区文化才大有希望,也能使社区的文化建设成为社区和谐中的有力支撑力,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大省的基础才真正扎实。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