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秀洲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村落保护与建设探索
2016年1月28日 10:32 来源: 嘉兴日报 区住建局 张金良

   秀洲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发达的水网体系、悠久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繁荣的经济,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和空间格局。然而随着这几年的土地复垦和“两新工程”的不断推进,秀洲江南水乡的历史街区和特色村落中的独特色风貌保护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在农房改造建设中如何延续和发展江南水乡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村落特色,是摆在区域发展面前一个迫切的课题。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东端,京杭运河从中穿过,水是嘉兴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一般因水设市,依水建房,独具一系,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民居”及其空间环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不知让多少人为之陶醉。

  目前秀洲区历史文化遗产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86处。这些文化遗产散落在秀洲区各镇、街道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落中。

  在王店镇,历史街区主要集中在王店镇市河两侧的古街道,还有重点保护对象:省级保护单位一处,曝书亭;市级保护单位一处,沈曾植家族墓等。而民居在形制的设置上,在建筑的构造上都呈现出廊棚深檐、界石勒脚、落地长窗、阴阳合瓦、基石木柱、前堂后屋等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元素特征。

  新塍镇2007年被命名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秀洲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8-2020)。新塍镇古镇特点是建筑临河而建,呈现两街夹一河的走向,较好地保持了水巷、街巷组成区域空间系统骨架的传统格局,民居依水造势,布局规整精练,“人家枕河,小桥流水”,延续了江南水乡街、巷、市、埠的传统格局。

  王江泾镇一里街则是王江泾的商贸集市,街宽仅一米,狭长如带,依然遗存着古老建筑的格局并散发出一些古风旧貌,一条闻溪倚街而过,现在还保留着其中的济阳桥、闻店桥等。一里街自射襄桥至济阳桥,东连长虹桥,西通苏嘉公路,全长500米。

  在农村特色建筑与自然村落方面,秀洲江南水乡农村特色民居在单体上以木构一、二层厅堂式的住宅为多,为适应江南的气候特点,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构造为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同时结合自然河道蜿蜒环境出现了水巷,小桥,驳岸,踏渡,码头、石板路、水墙门、过街楼等等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组成了一整套的水乡居住环境。目前秀洲区保存较为完好、历史最悠久的属王江泾栋梁村的费氏旧宅。

  2010年秀洲开展了“秀洲区特色村落”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分典型江南水乡特色、古树名木、古建筑和古街古桥,还有民俗特色村落,各具特色。其中,水乡自然风貌型是嘉兴水网地带平原农村自然沿河布局村落的一种典型布局形式,主要特点是弯曲的河流、错落的房屋沿河自然布局、多空间自由组合,显示了雅丽、秀静之感。如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镇中村干四浜等;

  江南古建筑型是建筑形式大多采用穿斗式、抬梁式混合结构,外墙多用轻薄材料,具有丰富优美、轻巧秀丽的风格,表现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如王店镇先锋村庄家桥、王江泾镇栋梁村费氏老宅。

  民俗特色型是农村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以祭祀、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些习俗,具有地域特征、传统特征、生活特征和动态特征等特征。如王江泾镇民主村网船会。而散落在村落中的古树见证了村落的兴衰,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一景。如新塍镇能仁寺和王江泾镇田青村千年古银杏。

  保护与开发促可持续发展

  历史街区和特色村落保护主要是保护其特有的建筑肌理、历史文化等,而这种肌理往往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以建筑为主体与道路、广场、农耕设施等及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形成了历史街区和村落整体肌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空间秩序与意象,是有一定的外部范围和内部结构的系统性整体。

  因此,对现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在保护历史遗存、促进历史街区和村落可持续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延续上,要尊重并延续当地的传统文脉和特色,对当地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景观应该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形成连续、完整的景观网络,要注重景观规划理念和具体发展思路,选择合理发展模式。同时,建议制定相关长效管理政策,明确各级部门职责,落实专(兼)职人员,安排相应经费,采取针对性措施,使散落的特色民居能较好地得到延续。

  此外,要根据调查情况进一步梳理,确定保护等级和具体要求,注重作为历史街区和村落背景的整体自然环境,包括周边必要的设施、树、水、田园等要素都应保护,保护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价值,不能只保护物质遗产而忽略非物质遗产。要坚持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原真性,不搞假古董,任何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行为应遵从可读、可逆的原则。

  与此同时,要坚持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逐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适当保护与利用历史村镇与历史建筑,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村镇的活力。要坚持渐进改造。大规模的保护开发易因调查不细致深入、发展预测有偏差而导致建设性破坏,另外,大规模改造也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进式保护开发更具可现实性实效性。

  在具体保护与开发上,要坚持保护、整治、文化、更新四个原则。保护即保护历史环境,注重整体风貌,强调居住环境,使历史街区和村落成为具有永恒生命的生活场所;整治即理清历史脉络,重视传统氛围,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痕迹,同时仔细的修复已经破坏的部分或者艺术的处理难以恢复的部分;文化即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质,以文化为本、归还历史街区和村落的本色是提高旅游品质的唯一办法;更新即改善居民生活,完善配套设施,在保护历史街区和村落诗情画意的同时,对于居民房屋结构的加固,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必须的。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