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2.0时代,嘉兴书店变局
2016年1月22日 10:01 来源:嘉兴日报

  一杯醇香的咖啡,随意翻开一本书,或者,看看时兴的创意产品,挑两件原创服装、手工制品,不经意间,目光越过玻璃窗,可以看见室外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

  1月15日,八佰伴开业,嘉兴多了一家名为“新华书店漫书咖城市生活馆”的书店。

  此前,2015年10月1日,嘉兴市图书馆一隅,曾留下浓墨重彩的秀州书局重开。在这里,与书相伴的,还有淡淡花香、茶香和咖啡香。

  2015年10月8日,运河新区,由嘉兴市新华书店打造的“城市书房”——嘉兴文化传媒广场主体结构结顶。

  2.0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图书以及网络阅读为读书人打开了一扇窗,实体书店的经营因此日益维艰。不少实体书店开始新的尝试,新的发展模式,让人看到了书店的新业态,书店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漫书咖”的文化野心

  与想象中不同,确切地说,漫书咖不是一家纯粹的书店。

  这里很热闹,不缺看书、买书,参加读书沙龙的人,但来的人也不见得是为了买书,可能是逛商场累了,进来喝杯咖啡歇歇脚;抑或是,呼朋引伴来这里聚聚聊聊;又或者,被创意产品、手工制品所吸引……

  用漫书咖“女掌门”潘烨的话说,“我们希望这里是城市的文化约会地。”

  潘烨来自雁荡山脚下的大荆镇,嘉兴漫书咖是她开的第三家书店,却是第一家尝试多元经营的书店。

  潘烨很早就对书店有种向往。

  她初中才上了一年,就被迫中断学业,父亲想让她学点技术,帮家里运营工厂,但她不喜欢。16岁,她独自离家到乐清做了酒店服务员,第二年已是酒店经理。

  结婚后,她回到家乡,办起幼儿园。大儿子很喜欢看书,但镇上没有大的书店,每次买书的体验都不太愉快。

  “什么时候我家也能开新华书店?”儿子的话让潘烨灵机一动。此后,她和乐清新华书店合作,在小镇上开了第一家书店,后来又和新华书店合作,在乐清开了家书吧。嘉兴是第三家。接下来,她还想把漫书咖开到上海和杭州。

  说起漫书咖的顾客,潘烨希望,从孩子到老人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她更想把最有消费能力的70、80、90后吸引过来。

  书自然是主体,店里会有针对大众的读物,也会有最新最热的快销书,但她最想做的是个性化的精品阅读,在展台和最吸引人视线的书架上,她会放上主推书籍。

  活动是最重要的,店里将不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每个月推作家或名家讲座,“音乐和阅读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我们会把更多的轻音乐演奏者导入进来”;每周都有针对孩子的故事会、绘本课程等,店里还有故事姐姐,“开业短短几天,我们已经做了机器人课程、绘本课程等七八场活动。”

  潘烨觉得读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大众的、老百姓的、生活的,“通过一个店,我们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资源整合,做文化引领者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我们只希望做当地的文化约会地。”

  潘烨坚信,“图书不是没落的产业,书是生活中必要的东西,老百姓有这个需求。”但她首先面临的是要生存下去。

  她的书店因而更加生活化,以书整体布局,结合餐饮、咖啡、音乐、文创、休闲、服装等其他业态,希望把人引导进书店的整体氛围,“书店是一个平台,我们首先是服务消费者,把消费者变成客户,再把客户变成读者。”

  所以,她把这个新书店叫做城市生活馆,开进了购物中心,“我们开书店完全是一种情怀,也希望把这种情怀传递给顾客,在漫书咖,可以看书,还能享受慢生活。”

  秀州书局的人文情怀

  秀州书局在嘉兴人心中是特别的,如今的重开和当年的关闭一样,引人注目。

  秀州书局曾是嘉兴图书馆开设的一家书店,冰心题匾,以文史哲图书为主,范笑我编的《秀州书局简讯》在文化界流传甚广,这里接待过很多作家、名家,著名作家萧乾曾称秀州书局是“一间门面的文化交流中心”。

  吕凌飞也曾是秀州书局的忠实粉丝,她也是个书迷。

  她在北京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北京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她难忍,但又因丰富的文化氛围让她痴迷,特别是那一间间极具个性的独立书店。毕业后回到嘉兴,她始终难忘当年流连于各类书店的惬意生活。

  开一家有特色的书店一直是她的梦想,她在嘉兴找不到一家好的民营书店,她决定自己来开一家。为此,她辞掉了工作。

  她在嘉兴市新华书店工作了两年,2014年底辞职时,已是单位中层。同事得知她是为了开书店,都觉得她异想天开。

  那年冬天,她一个人到处考察,先去了南京先锋书店。至今,她还记得,那天很冷,她在先锋书店龙江店门口看到通告,龙江店即将关闭,那一刻,她百味杂陈。

  她还去了南京的图书批发市场,拿了很多书店老板的名片,当那些人得知她要开书店时都惊呆了。

  幸运的是,她从新华书店的老上司那里得知秀州书局有意重开,便参与投标,并最终中标。

  去年10月1日,秀州书局开始试营业。这里的图书依然延续秀州书局一贯的风格,以文史哲为主,书店还专设了嘉兴籍作者、嘉兴相关书籍书架。

  “秀州书局”是一个招牌,吕凌飞不想砸了这个招牌,为此,她尽心尽力。她不仅精心挑选每一本书,还为书店设计了很多活动。每周四闻心心理工坊,可以是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也可以是有关心理学的互动、阅读;每月的文学沙龙,是读书分享和文学创作分享,有时也会邀请作者前来;和小咕咚童书会合作,设立亲子共读工作坊;今后,她还将在二楼设置手工作坊,举办札染、刺绣、绘画、书法等定期活动。也有书友建议,做些艺术品的交流、展陈和寄售,她觉得十分可行。

  开业至今,书店的员工都是兼职和义工,即便如此,依靠饮品的销售,书店收支堪堪持平,但她已经十分满意。

  短短三个多月,让她感触颇多。书友王老师是一位藏书家,他也是秀州书局的老顾客,秀州书局关闭之后,他开始网购,听说重开,他第一时间就赶来,并说,不用再去网上买书了。有个周末,一对母子引起吕凌飞的注意,他们在书店一呆就是半天,结账时,吕凌飞问要不要在书上盖秀州书局的戳,妈妈说,当然要。这对母子是桐乡人,妈妈是秀州书局的粉丝,听说重开,特意带着孩子来买书。

  每天捧一杯香茶,看看书,和书友聊聊天,听他们说与书的故事,不经意间,发现来写作业的学生们留在奶茶杯上的小涂鸦,都是惊喜,“这个书店,是我的情怀寄托,也是读者的情怀寄托。”

  新华书店的多元布局

  漫书咖和秀州书局的开业,丰富了嘉兴的实体书店,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毫无例外,这两家书店背后都有新华书店的影子,这也是近几年很多民营书店发展的共性。

  “我们不是扶持,是合作。”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金国峰如此定义彼此的关系。新华书店作为国企有阅读推广的社会责任,也有自身市场拓展的需求,自设网点成本巨大,人员用工限制多,与社会力量合作,各展所长,实现多赢。

  “农村小书店连锁”是其中的一种模式,与文具店等合作,后台联网,在乡镇、社区进行阅读推广。

  随着网购的兴起,读者需求的变化,书籍消费更注重阅读、交流和分享,书店和读者之间再也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变为文化氛围和文化需求共存的文化空间,这也是电商做不到的。正是看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开始了与经营者以及第三方的进一步合作,实现三方共赢。漫书咖和秀州书局即是如此。“我们为其提供计算机管理平台、图书和活动资源输出,打造小而美的城市书房。”

  当然,这只是嘉兴市新华书店多方位布局中的一环。

  这几天,走进市新华书店中山路店,你会发现临窗的地方多了不少座椅,“这不仅是几张椅子的改变,是为读者增加阅读空间,也是我们增加阅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体现。”金国峰说。

  市新华书店更大的动作,是打造“城市书房”嘉兴文化传媒广场。

  在市区中环西路与文昌西路交会处,总投资5.5亿元,占地15826平方米,由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嘉兴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嘉兴文化传媒广场正紧张施工中。

  市新华书店将打造全民阅读与“互联网+”时代下的实体消费体验的新形式——城市书房。它以阅读为核心,集文化消费、文化创意设计、教育培训、数字印刷、会议会展、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13000平方米的“城市书城”是市民阅读、消费、设计、生态、时尚、休闲互动的人文空间,“我们将把它打造为市民享阅身心的‘城市书房’,希望它成为嘉兴文化新地标。”谈及此,金国峰说,这也是新华书店转型升级、落实文化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新华书店未来发展多层布局的核心。

  1+X模式下的书店“迭代”

  2015年11月底,台湾诚品书店内地首家在苏州开业,一时满城人人说诚品。不少人回来后说,苏州诚品是个大卖场,书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人说,诚品一来到大陆就变商业了,也有人正源:这是原汁原味的诚品业态,只不过诚品书店太有名了,以至于人们误读了诚品。

  2.0时代,除了诚品,方所、西西弗等实体书店都尝试1+X的经营模式,引一时风尚之先。

  在嘉兴,漫书咖、秀州书局及正在筹备的嘉兴文化传媒广场也都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最近几年,嘉兴民营书店呈现越开越少的趋势,开开关关更是常态。

  2010年,悦读书房开业。

  2012年,经营多年的席殊书屋关门。同年,丽莎童书馆开业。

  从2010年开业至今的悦读书房是市区吉杨路上一家门面很小的书店。开书店一直是朱越勤的梦想,一天偶尔经过吉杨路,发现一家门店转让。小小的店面,十分幽静,她很喜欢,房租也不是很高,她想打造成自己的小书店。这里的书介于文学和基础阅读之间,文学、哲学、心理,她倡导健康生活,注重对心灵的浇灌。“这里很小,很多事都没法做,但我想把好书介绍给大家。”不仅有一月一次的新书分享会,她还通过朋友、书友不定期邀请作者、学者来作讲座。至今,悦读书房已经有两三百个固定会员。朱越勤也不讳言,书店一直在亏,收入只够员工的工资和水电费,“这只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把它当爱好来做,但却不知是否能维持下去。”

  席殊书屋曾是这座城市极具人文情怀的一家书店,在开业12年之后关闭。几年后的今天,店主张学舜谈及此仍不禁唏嘘。嘉兴曾有多家民营书店,但丁书屋、秀州书局、邮政书店都不错,但2005年前后,渐渐都关掉了,阅读方式和购书方式的改变是主要原因。席殊书屋的关闭,“原因很多,网购冲击、房租增加,老伴身体不好,单位也在此时要求我回去上班。”他曾经考虑换个地方重新开张,但因故耽搁,此后也就不了了之,“如果房租不涨,以我们当时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还是可以盈利的。”不过,当时他也已经看到实体书店的艰难,正打算增加其他服务,“纯粹卖书,很难办下去。”漫书咖开业后,他特意去看了,感觉这是书店的一种发展趋势。

  丽莎童书馆就是典型的1+X模式的民营书店。曹舒做过幼儿园老师,也做过早教培训,早在2009年就已经接触绘本,那时大多是英文原版。2010年底,她在上海蒲蒲兰绘本馆看到很多引进的绘本,就想做个类似的书店。那时,知道绘本的人很少,但她坚信孩子会喜欢。2012年5月,她在江南摩尔开出自己的童书馆,“跟一般的书店不同,不是以卖书来生存。”这里实行会员制,类似于健身馆,有月卡、年卡等不同的方式,办卡后参加课程和活动,除了周一,每天都有故事会,周末有主题手工活动,还有针对家长的阅读辅导,今年,还将增加原版绘本的阅读。

  卡戎是一个90后,与嘉兴很多书店关系密切,他喜欢在实体店买书,但他也说嘉兴目前的书店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比较遗憾的是,很少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结合很好,又能维持得很好的书店。”他更喜欢如诚品、万圣、方所、西西弗这样倡导大众精品阅读的书店,从书店的设计、选书,到文化沙龙、饮品等多方面满足他的精神需求。“这样的书店能够实现盈利,有发展的空间,让我也不会觉得有亏欠。”

  他的喜好也印证了在互联网风口下书店变局的势在必行,1+X模式可能给书店带来的美好前景。

  一个1+X模式助力书店“迭代”的新时代,来了。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