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曾流传于居民区的吆喝声,随着城市生活的变迁,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而在新塍古镇上却还有着一位坚守这项传统技艺的老手艺人。
日前,记者来到新塍镇中北大街的一家磨剪刀店,只见71岁的老手艺人姚荣清正低头磨着手中的老式剪刀。一台自制砂轮机,一块磨刀石,一台小喇叭,一堆铁榔头、凿子等工具,这就是姚荣清的“家当”,而在老房子的一面墙上,还挂着十几把已经磨好的剪刀。“其实,现在的生意要清淡许多,来找我磨菜刀、磨剪刀的人也少了,因为现在大家剪刀的用处少了,不像原来家家户户做衣服、做鞋子,都用得上。”姚荣清说。
据姚荣清介绍,他的祖辈就是从事打剪刀这门手艺的,传到姚荣清这代时,已经相传了好几代,而且祖上原来是居住在杭州,直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才举家来到了新塍,在镇上不仅打剪刀,也磨剪刀,那时的日子也还比较红火。
在姚荣清的眼中,现在很多磨剪刀师傅都是“野路子”出身,只是磨剪刀而不是打剪刀,但他们家主业是打剪刀,知道怎么样打出剪刀的锐度,自然也懂得如何把剪刀磨得更锋利。“我磨出来的剪刀一般家里可以用一到两年,如果是服装厂里的话,也可以用到两个月到半年。”姚荣清告诉记者,早些年,新塍周边的服装厂都请他上门去磨剪刀,可如今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体力不够,也就很少揽这个活了。
“打剪刀、磨剪刀着实是个辛苦活。”姚荣清说,他从12岁开始,便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年轻时也曾经放弃过。据姚荣清介绍说,那时候他作为一名知青,回到新塍后,也曾想到工厂去工作,但又恰巧父亲得了重病,为了不让家里的手艺失传了,在几经思考后,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传承这门手艺的重担。
没想到的是,姚荣清这一做就是60年,现在姚荣清就在家里设了一个磨剪刀的摊位,磨一把普通的剪刀5元钱,一个月也就只有二三十单生意,虽然生意清淡,但姚荣清也乐在其中。“现在也没有晚辈们能继承这门祖传的手艺,毕竟这个老行当已经萎缩了。”姚荣清略带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