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生产队开办农忙食堂
2015年10月16日 09:14 来源: 嘉兴日报 张祥生

  ※往事风  

  这里所说的“农忙食堂”,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产队,在双抢期间临时开办的公益性、福利性食堂,专门服务于“双抢”。

  我唯一参加的那次“双抢”劳动,是生产队里安排我担任食堂的后勤服务工作,具体负责记录各家各户每天吃了多少斤两的饭、粥,用了几毛几分菜金。因为当时农村还不兴使用饭菜票,全凭我的记录,在年终结算时扣除。之所以会选择我做这份工作,可能是因为我“根正苗红”吧。当时我父亲是生产队干部,分管出纳和蚕桑技术,堂大伯和阿叔分别是生产队的正副队长,而我则刚刚被评为嘉兴县优秀少先队员。父亲常常叮嘱我:要细心,别出差错。全队有四十来户人家,户数不算少,我也很少出错。即使错了,有人一指出,就及时更正。

  我们生产队的农忙食堂是三间平房,建造在王店庆丰村的陈宝庙桥(石桥)南堍,桥东边的河埠头,贴着水面用几块长跳板和几根毛竹搭了一个亲水平台,一直延伸到小河中央,便于食堂洗菜、淘米和取水,一支小腿粗的黑色水管顺着跳板和石级通到食堂北窗边上的大水缸里,靠窗的屋里砌了一只巨无霸老虎灶,全生产队150多人的菜肴、饭粥、茶水都是在这老虎灶上烧出来的。屋里醒目的墙上张贴着几期油印小报《庆丰通讯》,上面刊载了全大队的“双抢”动态、好人好事和青年突击队活动情况,识字的村民会忙里偷闲地看上几眼。

  食堂共有四五名工作人员,除我以外,都是五六十岁的比较能干、身体比较强壮的老头,他们有的负责出街买菜,有的烧菜烧饭,有的烧火烧水送水,我除了记账外还帮助打打杂。大家合作得很愉快,都全心全意地干活,把食堂当成了家,社员群众很满意。

  有一个叫“咪咪”的爷爷,干起活来像小伙子,常常汗流浃背,一出汗就到小河里汰一个浴,上来后继续干。那时没有电风扇,他常常肩膀上搭了一块毛巾,随时用来擦汗,印象中没有见他停下过手。队长还赋予他一项重要的工作——吹海螺号,用于掌握全队出工收工的时间。我经常看见他左手叉腰,右手紧握海螺,腮帮子鼓鼓的,乌乌的螺声传得很远很远,每当这时,我都非常羡慕。有一次我心里痒痒地双手捧起海螺,也学着“咪咪”爷爷的样子,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却只有扑哧一声,还不知道是从海螺里还是从我嘴里传出的呢。从此,“咪咪”爷爷成了我崇拜的英雄。

  那时食堂供应的菜很简单,要么是豆腐汤,要么是冬瓜汤,其它的有红烧茄子和长缸豆,难得有红烧大肉夹油豆腐。早饭和点心都是粥,外加腐乳和萝卜干。尽管供应的菜肴品种单一,大家还是吃得挺香,干活也很有力气。公社和大队干部常常来到田间地头,看望群众,非常亲民。他们也常常来我们食堂,叮嘱我们要搞好卫生,组织好饭菜供应。

  在食堂的这段工作经历,我感觉到食堂工作的确非常重要,责任重大。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