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逛街累了歇歇脚翻翻书,或者是晚上想有个不被打扰的地方安静地读书,如果路边正好有个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就好了!可能你已经在嘉兴市区看到过能满足你这些心愿的小型图书馆,而且不止一家。记者昨天从嘉兴市图书馆获悉,目前嘉兴市区已经有4家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条件成熟之后,在市区一些热闹和合适的地段,还将不断新增这样的“路边精神加油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将逐渐由“微型”向“多元空间”发展。
深入日常生活覆盖24小时
2014年12月30日上午9点,在市区洪波路与洪兴路交叉口北侧,不少市民怀着好奇心走进嘉兴市首个街区微型自助图书馆。这一天,这家微型自助图书馆正式开门亮相。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三排错落有致的书柜上整整齐齐摆放了2700余册书籍,有孩子爱看的童话书、学生用的辅导书,还有成年人爱看的文学、社会科学、传记以及工具类书及杂志。
市民可以凭市民卡或新居民卡刷卡进入,在微型图书馆内阅读,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看的书进行外借,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自助服务机进行操作,真正达到了自助服务。市民只要拨打电话82535001,将自己市民卡的卡号报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通借阅功能。
自助图书馆采用“同城借阅”方式,通过互联网与市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通还”,与总馆之间实行图书“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总馆将定期进行书籍更新,以满足市民的借阅需求。
今年将开放的少年路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面积达100平方米,藏书量逾5000册,以休闲温馨的阅读空间、多元便捷的自助服务、智能高效的现代管理来实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
作为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投入使用,把公共服务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深入居民日常生活,覆盖全天,真正打通了公共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投影
2011年5月,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动了图书馆服务体系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中心馆、2个区分馆、6个县(市)总馆、58个镇(街道)分馆、72个村(社区)分馆、1000多个流通站,并完成了图书馆RFID项目建设,开通了嘉兴数字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移动阅读和电视图书馆等多屏客户端服务,形成了“中心馆—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社会资源整合三重服务体系,构建了固定网点和流动服务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2013年5月,我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东部地区17个项目得分第一、全国地区47个项目排名首位的优异成绩,圆满通过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
去年起陆续亮相的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即使是半夜,居民也可以进去借阅,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在读取到市民卡的信息时会自动开启照明和监控等设备,所有自助图书馆内部空间均可由市图书馆在“后台”进行集约化远程管理。市图书馆每月还会更换部分图书。借还书过程很简单,只要在选定图书后把开通了借阅功能的市民卡放在自助借书机上,按照屏幕上的提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借还书的程序。
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解决了城市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发展方向问题,也是一个城市引以为傲的文明程度的投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曾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看做是“一个自由而健康、有序而温馨的现代公共阅读场所”,认为它的建设破解了现代社会公共阅读方式和载体创新、公共阅读领域如何加快推进现代治理的大问题:自由阅读机制精准契合了现代族群的阅读需求和特点;志愿服务机制成功推动了公共阅读空间由政府管理向公众自治转变;多方共建机制则是在公共阅读服务社会化方面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