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通过村村设立“第一书记”、挂出“作战图纸”、修订“村规民约”等举措,激发出全民参与治水的热情。今年1至7月,海盐县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为优秀,11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消灭劣五类,南北湖水质监测断面成为全市市控断面中唯一达到二类水的断面。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引导,重视基层基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群众参与治水“唱主角”,水环境治理才能取得实效、保持长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一贯坚持走群众路线,并将群众作为根本的依托、力量的源泉。当前,我市正在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工作,打造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但治水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推动,广大群众更应成为水环境治理的主力军。因此,在治水过程中,必须改变“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这一怪现象,坚持“群众观念”,由“政府搭台”,让“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强大力量。
那么,如何在治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力量?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深入的引导和指导。在海盐,村村设有的“第一书记”走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五水共治”政策,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形势、任务和水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普及到每位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增强责任意识,调动了群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群众参与治水规则和制度上的保障。海盐各村通过对“村规民约”的修订,要求每户每年必须义务投工或以资代劳参与“五水共治”,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如何惩处也予以明确约定,使群众参与治水“有理有据”。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已逐渐唤醒群众治水的主体意识。在禾城大地上,群众参与已逐渐成为治水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群众树立起“爱水”、“护水”意识,不往河道乱倒垃圾,积极举报环境污染;一支支护水义工队应运而生,义工们利用休息时间,巡查河道捡拾垃圾,投身于治水实践;诸多企业、社会组织捐款治理河道,主动担任“河长”。在“五水共治”的号角声中,许多群众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了如今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这是治水成效的又一重要体现。随着治水的持续深入,今后,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夯实群众基础,深化全民治水,共建美丽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