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一个“河长”,月月巡查,周周监测……2012年9月以来,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打响了治水攻坚战,建立了以“河道包干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到人”为主要内容,市、县、镇三级联动并逐步向村级延伸的“河长制”。
嘉兴共有大小河道、河浜1.7万多条,总长1.3万公里。“河长制”推行近3年,如今全市有18位市级“河长”、268位县级“河长”、1705位镇级“河长”、5476位村级“河长”,将全市河道监管和治理全覆盖。根据8月24日最新一期的水质监测结果,市本级18条河道设置的18个监测断面,Ⅲ类4个,Ⅳ类9个,V类2个,劣V类3个,水质改善明显。
“官方河长”带头
治水氛围浓
作为新塍塘市级“河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林健东常常会去秀洲区新塍镇实地查看新塍塘水环境治理情况,除了巡查河道外,他还关注新塍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进展和沿河污水截污纳管情况,与各责任部门探讨综合治理“母亲河”。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18位领导分别牵头1条市级主要河流和1条市区典型黑臭河道的治理,36个市级部门作为责任部门配合“河长”参与治水。
一条河,市、县、镇级“河长”层层盯牢,每天去自己负责的河道巡查,24小时接受市民的来电,已经成了“河长”们的日常工作。在乡村里走走,到处能看到小河小浜岸边都竖起了“河长”公示牌,河流名称、“河长”姓名、责任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在公示牌上一目了然,居民发现问题即可拨打投诉电话,海盐县还在公示牌上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明水质状况。
市治水办制定了“河长制”河流水质监测办法、监测数据通报办法,对36条市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长制”河流每周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实行水质周通报、月分析、季点评机制。根据8月24日最新一期的水质监测结果,市本级18条河道设置的18个监测断面,Ⅲ类4个,Ⅳ类9个,V类2个,劣V类3个。与上一周相比,Ⅲ类多2个,Ⅳ类少1个,V类持平,劣V类少1个。
港区企业“河长制”
“民间河长”大批涌现
在“官方河长”的带头下,全市治水氛围日益浓厚,67924名群众主动加入治水志愿者队伍,1868人自愿担任“民间河长”,全市共有741家企业、386名群众认领河道。在嘉兴港区,就出现了企业“河长制”。
浙江合盛化工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彭金鑫认领了港区金顺场河段,成了“河长”。为了改善河段的水质,该公司购买了两条清污船进行清污,还在其负责的河段中设置了5处围油栏,以防止上游企业的油污排放。
据了解,港区化工园区内共有11条主要河道,今年年初以来,嘉兴港区创新设立了港区化工园区企业“河长制”,由嘉化能源化工、合盛化工等8家企业担任“河长”,其他20多家企业为成员单位,每一家企业都参与到港区治水体系中。
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还涌现了一批“民间河长”、“浜长”、“段长”、“公里长”、“堤长”、“河道警长”、“法制副河长”等治水新生力量,治水网络进一步延展。桐乡市的康泾塘分为6个段,水务集团是康泾塘的“河长”联系单位,该集团的子公司分别组建了6个巡查小组,发现涉河污染问题及时上报所属“段长”,3个“段长”将康泾塘按属地分成23个分段,沿岸村(社区)负责人则是河道的“公里长”。秀洲区王江泾镇在去年的河道“三老”监督人员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河道一线监督人员,实行河道网格化管理。
赏罚分明
“河长制”考核动真格
今年,我市出台《2015年度嘉兴市“河长制”考核办法》,从“河长制”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和水质改善情况两方面对各位“河长”进行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助推“河长”履职工作,市、县、镇三级“河长”全部实行“河长”保证金制度,以量化数据、工作绩效为考核内容,对治水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河长”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河长”实行扣减“河长”保证金、行政约谈、通报批评等措施。
同时,严格治水结果导向,各县(市、区)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月度不合格的,主要领导要向市委常委会作出整改汇报,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治水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