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田乐有句民谚云:“面黄昏粥半夜,黄浆吃是搭一搭,南瓜当顿饿一夜。”意思是说,晚餐吃面只能顶一个黄昏,喝粥倒是可以管半夜,而喝了黄浆,一会工夫肚中就空了,要是把南瓜当饭吃,那就得饿上一夜了。此谚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里,老百姓经常吃的几种主食和副食之间的耐饥程度。
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除了“三年困难时期”,正常年景下,我家的口粮还是够吃的,但要精打细算,粗细搭配,处处节约。因那时肉类食物少,副食品也少,肚中缺少油水,特别能吃饭。在我发育长身体的时候,一顿要吃两大碗。所以吃饭的时候少,喝粥的时候多。忙时两餐饭一餐粥,闲时两餐粥一餐饭,还要搭上南瓜、山薯、芋艿、玉米、麦麸等杂粮。
面条,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尽管没有米饭那样耐饥,但男女老少都喜欢吃,一般被作为晚餐的主食。小麦上场后,家家忙于磨面。晚餐前家庭主妇开始做面,把面粉揉好,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一张大饼,然后折叠起来,用刀一条条切下,抖落开来,就是杜做面。杜做面宽宽的,厚厚的,吃起来很有嚼头。多数情况下只是放盐,没有任何浇头,但这麦香味是最纯正的。在夏天,面提前烧好后放在缸盆里冷却,相当于现在的冷面,别看形状结坺打块的,依然喷喷香。
粥,北方人叫稀饭,那时我们乡下人几乎天天吃。粥的花样也最多,粥的名称多半是依据它的配料来命名的。什么也不放的叫白米粥,放菜的叫菜粥,放蚕豆的叫豆粥,放山薯的叫山薯粥,放芋艿的叫芋艿粥,依此类推,不一而足。粥的配料,多数是根据季节特点自留地上所产的时鲜瓜果蔬菜来搭配的。那时还没有反季节果蔬,所以不管是什么粥,喝起来都很可口。当然,也有难喝的粥,比如掺入麦麸的麸皮粥,掺入米糠的糠粥,这些在困难时期我都喝过,既粗糙又苦涩,实在难于下咽。粥不但容易消化,也不需要太多的下粥菜,几根薹心菜或几瓣大头菜,两碗粥就下肚了。粥还能养胃,配上红枣、莲子、薏米等食品,还挺养生。
许是年少时喝惯了粥,我特别爱喝粥。到了城里后,早上从不到外面去吃早餐,几乎天天在家喝粥,时而咸菜过粥,时而萝卜干过粥,身体偶尔不适时,也会敲个咸鸭蛋、弄点肉松之类过粥,算是调调胃口,增加些营养,一喝就是四十多年。谁料从去年开始,被取消了喝粥的资格。医生说我血糖超标,给我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还不让我喝粥,说喝粥会促使血糖升高。医生的话不得不听,谁不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谁又不想多活几年呢?于是,我乖乖地中止了喝粥。如今每天早上改吃鸡蛋、牛奶、燕麦片和玉米饼子,营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还是觉得粥好吃。
至于所谓的黄浆,就是麦麸在汏面筋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面糊,难得有人作为小点心喝上一碗,是当不得饱的。再说南瓜,多数情况下蒸在饭镬上,是很好的点饥食品。要是谁家的南瓜品种好,在清闲的午间,摘下一个老南瓜,抱回家来,烧上一大锅,右邻右舍都来品尝,浓郁的乡情乡味就像南瓜般甜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