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往事
新塍地处江南水乡,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密如蛛网。新塍建成市井于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此后时光流转,朝代更迭,至清末明初,各行各业呈兴旺景象,商业手工业达到鼎盛,展示出江南古镇的繁荣画卷。
便捷的水路交通及各地游客的交集,酝酿了独有的嘉湖细点。江南童谣唱道:上灯圆子落灯糕,端午粽子稳牢牢。八月半月饼晓得话(不用说),九月重阳吃栗糕。道出了江南时令糕点与人们生活的联系,道出了江南枕河而居的百姓别致精巧的日子。
清末时新塍糕点美名远扬,江浙沪一带食客常乘船赶赴新塍品尝美食,而这一繁荣景象皆源于一名叫赵小裘御厨。
一
赵小裘为崇祯帝朱由检御缮房糕点厨师,善于做各色点心,且风味独特,得到崇祯帝的多次赞誉。
后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空怀一腔治国之心魂归煤山,大明王朝灭亡。赵小裘为了躲避宫廷之乱,后逃到江南一带,最后选中风光独特的新塍落脚,并依傍市河开店,制作各式糕点,取名为“怡明居”,意为怀念明朝的那些日子。后来为了避开清朝政府的迫害,将“怡明居”改为“百味堂”。
时光流逝,由于“百味堂”糕点风味独特,渐渐迎来无数的食客。尤其在迎接新年的赶集日子里,四方乡邻,穿着新衣,沿着密如蛛网的河道,汇聚到古镇老街。桨声悠悠,冲荡着微寒的河面,河面上映照着冬日的阳光。一户户人家,无论平时如何节俭,定会赶至“百味堂”店门前排队购买糕点,体会那时节日的气息。
赵小裘死后,其长子赵天启继承、改良了“百味堂”糕点,并分别在镇的东面和西面开了两家“百味堂”分店,尽管这样,“百味堂”各店门前每天依旧都是门庭若市。
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动荡,清朝末年“百味堂”也逐渐衰落,他们的糕点师傅散落到乡间,有些则停留在本镇继续从事糕点制作生意,其中较为有名的当属“祥瑞德”和“李永泰”。
二
“祥瑞德”的创始人王瑞祥,继承了“百味堂”的口感和传统做法,属于小镇上知名的糕点,其中的新溪(新塍又名新溪)桃酥和新溪小月饼最为有名。
传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西安。由于日子疾苦,慈禧又喜欢糕点,故此由江南一带的官员送糕点到西安。而当时“祥瑞德”茶食店在江南一带颇有盛誉,“祥瑞德”各类糕点便经过辗转送至慈禧手中,慈禧品尝后大为赞赏,称为“江南一绝”。后传到新塍,“祥瑞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以表示庆贺。
如今的新塍小月饼,便是“祥瑞德”的茶食店传统手工艺的保留和传承。早在清末时,新溪小月饼便凭借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成为中秋时节民众争相购买的佳品。每至中秋佳节前夕,“祥瑞德”的茶食店内新溪小月饼浓浓的香味伴着市河的水汽弥漫于老街上,营造了那些时节特有的节日氛围。
三
“李永泰”在陆家桥北堍之西,店主李小大善于制作各式糕点,远近争购,极负盛名。店内茶食类有各式猪油糖糕、夹沙蛋糕、云片糕、核桃糕、松糕、绿豆糕等;糖果类有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芝麻糖等。
最具特色当推生糖猪油糕,香甜糯口不粘牙齿,食之嚓嚓有声。生糖猪油糕的制作过程:原料用糯米粉八成,粳米粉二成拌匀,加温水揉成粉团蒸熟,倒入木桶,趁热渗入大量白砂糖,少量熟猪油。搅拌揉匀后,倒在事先铺好粽叶的台板上,待其慢慢冷却后,切成约三十厘米见方的块状,即制作完成。盛入黑色的木盘内,搭配着年岁长久的老式店铺,益加显出生糖猪油糕的色泽透明可人,养人眼眸。
店主李小大有一绰号“小摆供”,这是新塍镇上老人都知道的。李小大何以称“小摆供”,这跟他善制另一种特色食品——糖年糕供品,大有关系。其形状似元宝,白色透明,只不过大小相叠,形成一座宝塔状。最大的作底座,四周贴上用彩色纸、通草做成的花边。
制作糖年糕时,糕模是必不可少的。糕模即糖糕印板,材质多为檀、楝、梓、白杨、乌桕木,木纹细密,柔韧耐用,所刻图案多为寿桃、双鱼、如意盘龙等。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物必饰物,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而朱金漆木图案皆具吉庆之意。“李永泰”茶食店内工人把揉好的糯米粉团(加了红糖或白糖),掐一块揿入糕模内,然后轻轻一磕,印有花纹图案的粉糕便磕在一片箬叶上,待放满一笼,上灶蒸熟即成,待冷却后摆放在柜台前,晶莹美丽。
除夕,鞭炮声打破了水乡往日的宁静,零星的焰火时而映红寒冷的夜空。打扫一新的木制结构老屋内,主人将“小摆供”放置于祖先的神龛前,感谢先祖神灵的护佑,默默许下新年的祈盼。那些年代里,较为富有的人家以五层“小摆供”为傲,而不够宽裕的人家则摆上三层的“小摆供”,其实都表达着同样的想法,共同的期望。
古老的街道,简朴的店铺,传统的原料,勤劳聪慧的人民,精湛熟练的工艺,演绎着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繁华,也繁衍了如今琳琅满目的新塍美食。
悠悠古道之水,淘荡了无数的岁月时光,留存下几许典雅与婉约。如今,羊肉、月饼、糖糕、馄饨等美食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味觉,丰富且地道,它们继续惠馈生活于斯的子民及慕名造访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