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一本温暖的“母子之书”
2015年3月31日 09:09 来源: 嘉兴日报

  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

  一本温暖的“母子之书”

  龙应台以母亲的角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最深刻的思索,表达最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书单位:秀洲区妇联

  【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序言】

   蝴蝶结

     ■龙应台

 

  “阿婆,我要这一束!”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枝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哪,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王爱莲,补习费呢?”

  林老师的眼光冷冷的。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六十个学生冻冻地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象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没有补习费,还敢来上学?”

  林老师从来不发脾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你。

  “上来!”

  王爱莲抽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刚好站在我前面;今天,她连袜子都没穿。光光的脚夹在硬邦邦的塑胶鞋里。我穿了两双毛袜。

  “解黑板上第三题!”

  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

  王爱莲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

  “过来!”

  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

  藤条一鞭一鞭地抽下来,打在她头上、颈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来。王爱莲两手捂着脸,缩着头,不敢躲避,不敢出声;我们只听见藤条扬上空中响亮的“簌簌”声。

  然后鲜血顺着她纠结的发丝稠稠地爬下她的脸,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来就肮脏的土黄色制服。林老师忘了,她的头,一年四季都长疮的。一道一道鲜红的血交叉过她手背上紫色的筋路,缠在头发里的血却很快就凝结了,把发丝黏成团块。

  第二天是个雨天。我背了个大书包,跟母亲挥了挥手,却没有到学校。

  我逛到小河边去看鱼。然后到戏院去看五颜六色的海报,发觉每部电影都是由一个叫“领衔”的明星主演,却不知她是谁。然后到铁轨边去看运煤的火车,踩铁轨玩平衡的游戏。

  并不是王爱莲的血吓坏了我,而是,怎么说,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发生”:隔壁班的老师大喊一声“督学来了”,我们要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来;前头的林老师换上轻松的表情说:“我们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

  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然,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

  我每天背着书包,跟母亲挥手道别,在街上、在雨里游荡了整整一个月,记熟了七贤三路上每一个酒吧的名字,顶好、黑猫、风流寡妇、OK……

  被哥哥抓到、被母亲毒打一顿,再带回林老师面前时,我发觉,头上长疮的王爱莲也失踪了好几个星期。我回去了,她却没有。

  王爱莲带着三个弟妹,到了爱河边,跳了下去。大家都说爱河的水很脏。

  那一年,我们十一岁。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长……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品书心得】

  漫漫路,慢慢来

  ■曹 萍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

  书中的龙应台是柔软的,也是骄傲的,她不再是握笔的斗士,而是真实的母亲。书中记录了她用心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与泪水,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我却常常感动于其中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和理解,那种出于天性的怜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让滚滚红尘中的忙碌显得微不足道。这本书不仅留下了记忆,也传播了感动。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世俗社会所谓利益的我执,它干净、透明,也任性,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正如作者在《序》中写道:“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我们无奈的问题时,要淡定要包容,但是在凌厉的现实前,所有的教育理念似乎都会打折扣。我们会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上的退步。有的时候真的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庄子在《马蹄》中说,伯乐的出现,是马的灾难,因为,他把马分成三六九等,制定了一套驯马的方法,而马本来是自由的存在。人何尝不是如此,原本意义上的人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有了人为的意义和价值,人便被打上的商品制造的烙印,中规中矩者合格,身上长刺者淘汰。在今天,当我们说出让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和适当引导,这是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置身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我们依然无法躲避社会竞争对成长的干涉,生怕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我们也想给孩子自由和快乐,但总会处在纠结和矛盾中。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才深刻地感悟到,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与慢不是唯一的价值。他快,是因为他体验到了生命飞翔的速度,所以,他要舒展他的思维去追赶新奇;他慢,是因为他听到了心灵的回声,所以,他要停下脚步去猜测那个新奇的秘密。在这些非关理性直指心灵的过程中,快乐是最高的准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速度和空间,从容地陪伴他静静成长。

  写此文时,女儿开始换牙了。她忍住了害怕和疼痛,小心翼翼地将第一颗换下的乳牙放在枕下,希望得到牙仙子的礼物。果然小女孩在第二天早上看到了一个四叶草印章,开心地笑了——相信童话的年龄,真美好!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被爱,才能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人。爱是确保一个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能给、能爱的成人之基础。

     五种爱的语言

  人们在表达与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要的爱的语言。在人际互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主要爱之语是很关键的,用对“爱的语言”,才能正确地表达和接受爱,这是心灵满足与否的秘诀。

  在本书中,作者把爱的五种语言的研究应用于亲子生活中,提出一整套行动计划,其中包括许多案例与练习,极具实践性。

  奇妙的爱之语,透过实例的见证和传神的隐喻,帮助我们营造出家庭和谐、亲子互动、轻松感人的好氛围。

  《儿童爱之语》

  作者:[美] 盖瑞·查普曼  罗斯·甘伯  翻译:吴瑞诚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荐书单位:秀洲区妇联

    【作者简介】

  盖瑞·查普曼,博士,著名婚姻家庭问题专家,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的作者。常年在美国各地举办婚姻探讨会,定期为已婚者做婚姻辅导。

  罗斯·甘伯,博士,田纳西大学医学院的小儿科与精神学副教授,经常举办亲子关系研讨会。

      【品书心得】

     把爱正确地传达给孩子

    ■叶 缨

  我的“贴心小棉袄”——女儿进入了高一,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很不适应,在情绪上、行为上都出现了消极的挑衅行为,她向我们叫着:“你们对我全部是要求,我没有感受到你们的爱!”作为母亲,我一下子无所适从,我平时对她的爱是什么,我对孩子全身心付出而不计回报,她为什么体会不到呢,我深深地感到一种无力感。这时《儿童爱之语》走进了我的视角,我也深深地进入了反思。

  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爱,才是适合孩子的爱?《儿童爱之语》独特且富有启发意义地阐述了五种儿童爱的语言,帮助我们学习“把爱正确地传达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主要的爱语,这是一种他们最能懂得父母之爱的方式,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认识和表达孩子的主要爱语,以及其他四种一般的爱语。这些爱的语言能使孩子知道你爱他们。我们将会了解,孩子需要自己被爱,才能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人。爱是确保一个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能给、能爱的成人之基础。

  书中的第一章就写到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孩子需要你无条件的爱。我想起整个初中时代的女儿。我过度地保护了她的情绪,怕给她带来压力,给她屏蔽掉一切她不喜欢的东西。而且似乎她考得好了,我会更爱她一点,我会更快活一点。尽管无数次劝她要减压,但是每次她考得不好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冰凉到极点,嘴上还劝她想开点,但是她说:“妈妈,你的脸是最典型的父母对小孩失望的脸。”我的母爱是真心的,但是给的是真爱吗?书中说借着表达孩子的爱语,把他的情绪箱子填满爱,当孩子觉得被爱时,施行管教与训练,比在他的“情绪箱子”接近真空时,要容易太多了。

  爱的语言之一:身体的接触。“身体的接触是最易于使用的爱语。许多研究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孩,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读到这一章导语时,我不禁回想起幼童时期的女儿,我给了女儿很多的母爱,拥抱她、亲吻她。等她上幼儿园了,因为工作忙,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去接送,晚饭吃好再接回来。爷爷奶奶是慈爱的,又是溺爱的,其实仔细想想,难得我去接时,只要晚一点,她就会哭泣,我晚上加班回到家时,她总站在小凳子上在窗前看我,说是怕我不再回来。现在想来,仅仅只有我的母爱包围着她是不够的,她是不是希望父亲通过一个温柔的拥抱,把浓浓的父爱和安全感带给她呢?

  爱的语言之二:肯定的言词。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能得到老师的一句口头表扬,那一整天都是兴高采烈的,简直比过年还开心。父母对幼童的话语具有同样巨大的力量。但是我们的夸奖总是限于她成绩好,作文好,会讲三国,其他方面没有更多地引导、没有鼓励。爸爸想让她做家务时,我还以她功课忙,自己全包掉了,以致她后来三年的作文里都围绕着三国,也许只有这些才能引起她心中的自豪感吧。或许出于含蓄,我总是不用鼓励和肯定的言词来支持她。虽然我们不应该指望单单依靠肯定的言词就能养育出科学家、艺术家或者大作家,但是“亲切和挚爱的话、赞美和鼓励的话,以及所有能给予正面引导的话都是在说:‘我在乎你。’这种话如同柔和、温暖的雨水落在灵魂的心田里,能够滋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与安全感。”“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一些肯定的话而终生受益。”所以请善用我们的言语。

  爱的语言之三:精心的时刻。“精心时刻的焦点是在注意力上。它的意思是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它传达的信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使孩子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真正地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父母。”

  按理说,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辈、祖辈动辄二三个、七八个兄弟姐妹相比,他们应该是能够“完全单独拥有父母”的。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多数孩子反而很缺乏“精心时刻”。因为“我们很少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我们需要和想做的每一件事情,而要给孩子精心的时刻即代表我们要放弃一些具有优先性的事情。”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真正的牺牲”。

  爱的语言之四:礼物。如果说“礼物”也算爱的语言之一的话,恐怕大多数当代中国家庭都会流利地说这门语言。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都秉承“要提供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这样的信念,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月亮也摘下来送给孩子。但是,请注意,“孩子必须觉得父母真的关心他,父母才能真正传达出第四种爱的语言——接受礼物。”在当今这个忙碌而富裕的时代,我们也买了很多礼物来作为自己对孩子关爱的替代品。比如,我买了一套积木,却从来也没有和孩子一起叠过;送了一盒彩笔,却从来没和女儿一起画过画,甚至没有夸过女儿的涂鸦。“孩子接受了这种欠缺考虑的礼物之后,终究会看穿它们真正的本质,也会从这当中得知……父母把礼物当作真爱的替代品。

  爱的语言之五:服务的行动。当我们知道自己将有一个小孩时,我们就开始做全职服务了,而且这份合约至少需要从事18年的服务。“为孩子所做的服务行动最高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成为成熟的大人并会借助服务的行动去爱别人。”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服务行动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更得以身作则,甚至要经历痛苦的“自我改变”的过程。

  读完了《儿童爱之语》,对于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管教孩子,我感触颇深,也学习到了很多理论上的知识,心里也想如果能够早点看到这本书该多好。我深知要操作到实践当中有很大的困难,但愿现在还不晚,我要改变自己的真是太多太多…… 

  (本期“品书心得”作者均为秀洲区妇联工作人员)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