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家乡的冬至
2014年12月19日 09:37 来源: 嘉兴日报 蒋陈华

  冬至时节,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天气日渐寒冷。稻田里的收割已经完毕,油菜基本种好,蚕豆早已长得像模像样。踏着霜打的枯草,站在野外,只见满眼的寒意,枯芦当风颤抖,沙沙作响。河边杨柳没有一片叶子,麻雀在旷野上吱吱喳喳,似乎在絮语:这一年转眼又要过去了。

  “冬至大如年”,是家乡的一句农谚,它的意思是说,乡亲们对于过冬至节,非常重视,犹如过大年一样。这个习俗历来已久,冬至过节源于汉代。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中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家乡的冬至,家家户户都还要祭祀祖先,烧一桌好菜,请“地主太太”(指死去的先人)吃饭,鸡鸭鱼肉当然不会少的,还要供上黄酒,点上香烛,一家人作揖叩首,悼念先祖,相当虔诚。等先人“吃”完后,又在门外的稻场上,焚烧锡箔锭子和黄纸,祈祷先人保佑他们平安好运,这就是所谓的“过冬至”。如果有新亡人,还要买来彩纸剪成的衣裤,送到墓前送“寒衣”,乡亲们有一种说法,冬至宜动土,所以一般迁坟,或者棺木腐朽,需把尸骨移入骨殖甏,都在这天举行,埋入土中,入土为安。出门在外的人,一般都要在冬至那天回家过节,那些实在不能回家的,或者家境实在贫困的,常常用“冬至不过年有啦”这句俗语来调侃自己。意思是冬至节不过了,到岁末时过年也一样。这样,既向先人许下承诺,又安慰了自己。

  小时候,我对冬至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那时候,天比现在冷,有时候还会下雪。我家隔壁墙门里是一家大户人家,很有钱,记忆中,每到冬至那天,他们常常是要杀羊的,男佣人把山羊捆起来,放到一只宽板长凳上,凳底下张着一只缸盆,盆里有水,水中放盐。一把尖刀,刺进羊的喉管,鲜红的血就哗哗地往缸盆里流去……旁边的一只七石缸里,早已倒满沸腾的滚水,等羊断气后,就把羊抛进水缸,拔毛刮皮,然后开膛破肚……“冬至羊参”,主人家说冬至以后吃羊肉,好比吃人参一样滋补。

  普通人家冬至夜的饭桌上,也有了鱼肉,人们还喝点酒,浑身发热,就不再感到隆冬的寒冷了。晚饭后大家还要吃白木耳桂圆汤。据说冬至那天是“吃一夜补三春”!冬至以后,是进补的季节,如今,临近冬至,做儿女的,或者当女婿的,都要买上人参、白木耳等滋补品,去孝敬长辈。

  冬至夜,家乡的人们还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传说,从前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天,后又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烧赤豆饭吃,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老早时候,穷人过冬至没啥可吃的,就只能早点缩在冰冷梆硬的被窝里挨冻,度过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夜,所以就有了“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说法。

  家乡的人们,还常常用冬至作为预测春节天气的依据,说:“邋遢冬至晴过年,晴过冬至邋遢年”。又把冬至作为起九的第一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杨柳……”

  到了“六九”,时序已是立春,家乡的人们又说,“春打六九头,穷人脱苦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