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散文
流逝的经典
2014年11月28日 08:58 来源: 嘉兴日报 程建平 蒋健 程斯惠

  古镇新塍位于嘉兴市西北角,宛如一块稍加雕琢的翡翠镶嵌在江、浙两省的交界处。黛瓦白墙,驳岸河埠,街桥相连,水清树绿,居民伴着市河枕河而居,一切清新淡雅。

  悠悠古道之水,淘荡了无数的岁月时光,留存下几许典雅与婉约;河埠头浣洗女手下荡漾起的层层涟漪,激荡着流淌了千年时光的河道;流光中载着先人荣耀的老屋已不再光鲜,可谁会知道它朴素的外衣包裹着的是昔日的繁华,斑驳的色调凝聚着的是风雨冲不淡的典雅。

  

  一

  唐代会昌元年始建新塍镇,并逐步扩大、繁荣。明代时,江南植棉、种桑面积增大,绵、丝织市场不断拓展,展示出江南早期的繁荣,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年类似《清明上河图》般的画卷。明清时期新塍与王江泾、濮院成为万人大镇,著名学者马学强著作《试论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内变迁”与劳动力转移》中提到,新塍镇“其民男居贾,与时逐利,女式纺织,居民可万余家”。

  那时,古镇的街市全长1680米,街衢临河而建,形成以市河为轴线,两街夹一河的布局。民居依水造势,鳞次栉比,布局规整精练,“人家枕河,小桥流水”,延续了水巷、街巷组成的江南水乡传统格局。

  繁荣的经济、富庶的人民,创造出了濮家塘船会、金园文会、鳌山灯会等,各种集风俗、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赛会,从一个侧面反映那时新塍古镇的热闹祥和。吴维善在《新塍镇志》中,记载了鳌山灯会“远方来观者舟以万计”,纵横交错的河道变成了方便简洁的交通通道,定格成了万人观赏,火树银花,争妍斗巧,浓墨重彩的画卷。

  

  二

  热闹祥和的街衢,悠闲宁静的日子,富庶繁华的鱼米之乡。居住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除了绽放出船会灯会,还研制出各种精致的糕点,装点着平凡的日子与墨色的水乡。

  遥想当年,古镇上那一条条石板路刻满岁月沧桑、纤尘不染;潺潺的河水清澈透底、倚街流淌;从谁家院墙探出的花枝灿烂、恣意开放;一爿爿小店临街而开,店内主人操着吴侬软语笑迎四方的乡民。李永泰茶食店便是隐身老街的一爿百年老店,面朝市河,店堂面积约20平方米,楼上居住。小店代代相传,以其精制的品味与良好的口碑,渐渐被古镇居民与各处乡邻所接受、传扬。店内各式茶食、糖果的香味伴着市河的水汽弥漫于老街上,为那时的人们营造特有的幸福。

  传至仲老太的儿子李仲芳时,作为年轻的掌柜更具思维与想法,小小的柜台上品种日益丰富繁多。茶食类有各式猪油糖糕(有生糖熟糖普通三种类型)、夹沙蛋糕、云片糕、核桃糕、松糕、绿豆糕等;糖果类有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芝麻糖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推生糖猪油糕,在临街而开的众多茶食店中仅此一家。为此,小店也更具人气。而对于其制作方法,李仲芳更是密而不宣。

  据84岁的李粹华老太口述,生糖猪油糖糕的制作过程:原料用糯米粉八成,粳米粉二成拌匀,加温水揉成粉团蒸熟,倒入木桶,趁热渗入大量白砂糖,少量熟猪油。搅拌揉匀后,倒在事先铺好粽叶的台板上,待其慢慢冷却后,切成约30厘米见方的块状,即制作完成。盛入黑色的木盘内,搭配着年岁长久的老屋,益加显出生糖猪油糕的色泽透明可人,养人眼眸。

  据说,生糖猪油糖糕由于精湛的手工工艺,考究的材料,使其口感甚好,入口干脆,甜而不腻。逢年过节富有的家庭以能买到李永泰茶食店的生糖猪油糕为荣,甚至吸引外地顾客。

  古老的街道,简朴的店铺,传统的原料,因为店主的勤劳聪慧,精湛手工,加之代代传承、发扬创新,演绎着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繁华与情趣。

  

  三

  水乡古镇生活安逸,居民性格平和。迎接新年的日子里,四方乡邻,穿着新衣,沿着密如蛛网的河道,汇聚到古镇老街。桨声悠悠,冲荡着微寒的河面,河面上映照着冬日的阳光。一户户人家,无论平时如何节俭,此刻定是老老少少乘坐在自家的小船上,欣喜地打量着两旁如画的景色,憧憬着街上的热闹。

  当阳光涂抹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时,老街上便行走着怀揣着新年祈盼与梦想的乡亲。他们除去购买各式各样的年货外,有些还会到李永泰茶食店购买“小摆供”。

  买这种别致的糕点,并非为了品尝。其形状似元宝,白色透明,只不过大小相叠,形成一座宝塔状。最大的作底座,四周贴上用彩色纸、通草做成的花边。从苏州购得用黏土做成的人物,巧妙地装点在底座上。晶莹如雪的糕点,加上色彩缤纷的彩纸,模样质朴的元宝,造型小巧的人物。无论从色泽的搭配,还是样式的变化,都体现了丰富的元素,吸引着当时人们的目光。这目光或许正如关注灯会船会,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除夕,鞭炮声打破了水乡往日的宁静,零星的焰火时而映红寒冷的夜空。打扫一新的木结构老屋内,主人将“小摆供”放置于祖先的神龛前,感谢先祖神灵的护佑,默默许下新年的祈盼。那些年代里,较为富有的人家以五层“小摆供”为傲,而不够宽裕的人家则摆上三层的“小摆供”,其实都表达着同样的想法,共同的期望。

  由于冬日寒冷,“小摆供”便晶莹地坐到正月的结束,也不变色变味。在那些日子里,这种糯米白糖制作的奇特糕点,凝聚着人们无限感触,让人无法忘怀。

  据说,寒冬到来,春节临近,店中迎来一年的销售旺期,女主人仲太太整日坐在琳琅的“小摆供”前。由于她肤色雪白,身材娇小,镇里的人们就戏称她为“小摆供”,或许其神其形都和“小摆供”极其相似,令人遐想、神往。这也从某种层面说明,当时的李永泰茶食店何以成为古镇的知名店铺。人们见证了这爿小店发展丰富,这爿小店也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化。

  

  四

  解放后,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李永泰改制为合作商店,第三代传人李仲澜也转行,进入惠民药房。生糖猪油糕就此失传,“小摆供”也无人提及了。

  作为笔者只能从李粹华老人及其后人的描述中,重现以往这爿老店,回味那段繁荣经典的日子。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古镇拥有的千年时光,及时光中镌刻的美好记忆,怎能漠视与淡忘?那些先人智慧营造的逝去繁华,回想起来总是令人慨叹。有些可以重塑,例如我们的鳌山灯会,结合现代的工艺,重新焕发了光彩。而那些失传的手工,却难于重现往日的荣耀。

  在这深秋初冬的季节,我们怀念那个飘荡着各式茶食、糖果香气的石板老街,那爿隐身于街边河畔的老店,及繁多的糕点,特制的拜供。

标签:散文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