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梦想有个小阳台,不过那时还是个模糊概念。18岁那年,公社要我去画新农村建设宣传画,于是有机会看到画报上的家庭阳台,甚感羡慕,认定这就是当年的那个梦,对阳台的渴望也益发加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离开农村,搬到了城里居住,儿时的阳台梦终成现实。
梦想成真,那么就得在“真”字上做好文章,我的文章就是除了利用好阳台的一般功能外,重点在阳台上养花。
说起养花,源于一次行业会议。参加工作后不久,一次在凤桥镇上,看到当时的该镇文化站张站长案头的一盆盆景,很是精美,绿叶丛中挂着绛红色的果子,像是在欢迎客人的到来,感觉很舒服,也为主人增了不少色,一问才知道叫天竺。从此以后喜欢上了养花,回家后便尝试起来。人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往往会一发而不可收。先是跑乡里的几位养花专业户,后来步行一个多小时,去硖石镇上的花店。记忆中,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跑一两趟。再后来,在嘉兴滩认识了一位资深的养花专家,他姓朱,是百花苗圃的负责人。只要到嘉兴,我总要到朱师傅那里转转,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养花的知识,并渐渐地对五针松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几乎每次去都要对那里的上万盆五针松小苗翻上一遍,寻找适合审美的上盆苗子,带回家后精心培育。
那时,养花的条件并不好,既没有院子更没有阳台,放在房子西面的竹林里,常常不是被小孩弄坏,就是被人偷走,甚至连鸡狗什么的也对它过不去。尽管如此,养花的热情却有增无减。调蚂桥乡工作后,在我的影响下,有了一批养花的朋友,常常在一起交流心得,并在周边到处挖树桩。记得有一次,用五吨水泥船几乎把全蚂桥所有的雀梅都挖光了,装了满满一船。后来说服乡领导后,在办公楼的后面辟出一小块园地,专门存放盆景,我家里几盆盆景也趁机拿来寄放在那里。这样,比起家里的养花条件看起来是改善了。但是,世上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有得必有失。那时的蚂桥与市、区领导打得火热,还是市、区“两办”的联系单位,上级领导经常来调研考察,并顺便“参观”大楼下面的苗圃,居然来了就不要空手回去了,否则基层领导很没面子,好在这时我在嘉兴的房子已装修好,于是就统统搬上了属于自己的小阳台。
说是阳台,实际上现在的阳台很少是“露台”,即便有一般也会把它封起来,这样的阳台是养不好花的。因为几乎所有的花卉都要有阳光雨露,能见到“天”,花才能养得好。因此,我在买到房子装修时就在阳台外搭好架子,把几盆主要的盆景放在架子上,充分享受着阳光和雨露。
当然,见了“天”的阳台不等于都能养好花。因为阳台不接地气,空气湿度低,风大,夏天阳光直射,日照强烈,与地面养花有着更丰富的学问。于是,我就买来了专业书籍,订阅了《花木盆景》、《阳台养花》等杂志,常常一看就到深夜。每次到苗圃就请教师傅。但最关键的还得靠实践,实践出真知的话虽然俗了些,但是真理。在我的作息时间中,早晨除了写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阳台的方寸间度过的,种花、护花、赏花陪伴了我无数个春秋。
春天是赏花的好季节,看到自己培育的花木吐出娥黄色的嫩枝,或从含苞待放的花蕾中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赏心悦目,那分明是青春的符号,更是生命的象征。夏天是花木管理的关键期,此时稍有不慎就会全功尽弃,特别是不要断水。在盛夏季节,不少花木早晚都得浇水。秋天,天气转凉,花木又重新开始较快生长,此时管理要更加细心,合理施好肥,除掉杂草,浇水要相对缓一点。当然,秋天还是欣赏盆中累累硕果的季节。花卉在春光里露出羞涩的身子,经过夏天烈日的修炼,到了金秋,它已经取回了真经,在万绿丛中向人们含笑。此时,只有它的主人才能真真察觉到它得意的神情。冬天是上盆和换盆的好季节,我喜欢在初冬上盆,既便于管理,又能提高成活率,相对于春季上盆又至少会提早半年的生长期。翻盆是养好花的重要环节,一般的树桩每两到三年都要翻一次盆。翻盆不等于换盆,翻盆是保持根系的健康发育,确保枝杆的良好生长。
其实,养花的核心机密在浇水,不合理的水份是导致花木枯萎的根本原因,其秘诀就是“见干见湿”,也叫“干透湿透”,意思是待花盆干透时再浇,而浇者必须浇透,最忌浇半截水,这里的要诀是如何把握“干透”,做到“干不脱水”,“干能透气”。
施肥是养花的“内功”,对阳台养花来说算不上关键,但真真要养好花也是十分重要的。施肥是确保花木中有足够的养分。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氮肥主要是叶子的生长,磷肥主要是花蕾的形成和绽放,而钾肥则是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但这话只是简单而笼统的说法,不十分准确。事实上,三要素之间是互补的,谁也离不开谁,关键是不同的对象对养分有不同的需求。当然,有些花木除了上述要素外,还需要更多的营养元素,比如,由于本地土质和自来水等原因,不少花卉还需要加点酸和铁等,这样就更有利于花卉的生长。防病治虫也是花卉生长的重要一环,同样不能忽视。
盆景的制作又是一门艺术。我喜欢接近扬派和浙派之间的造型,崇尚自然,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松为主要树种。制作时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精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并逐步形成了符合自己审美需要的艺术风格。
自从爱上养花以后,阳台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新千年伊始,家里换了新房,两间阳台外加左右两边都用不锈钢架子搭起来,能放上二十来盆花。在这些花中有的已跟随了我近三十年的时光,见证了我的发展和变化。从筷子那么粗的小苗,培育成几十来斤重的盆景,还给它起了什么“刘松年笔意”、“不食人间烟火”、“仙人祝寿”等一大堆雅名,以此取乐。花虽不多,但要在阳台上玩花玩到这个份上也是不容易的。我家在五楼,五楼养花已经是极限了,尤其是五针松。2013年夏天更是60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为建国以来少有,强度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年,由于我的精心呵护,阳台上的花卉几乎未受影响,很多养花名家都说不可思议。看来我在这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当然,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