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木匠,手里的仿古家具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之后。这位痴迷并且擅长木工的老师傅来自王店镇凤珍村,名叫姜王松。这几天,找他订做仿古家具的人特别多,但几乎都吃了“闭门羹”。“我不是搭架子,实在是忙不过来啊,粗略算了算单子已经排到了大后年。”姜师傅有些无奈地笑着解释。
出于对仿古家具的爱好,姜师傅年轻的时候从建筑工半道“转行”为木匠。他的手艺是自学的,起初做家具纯粹因为个人兴趣,谁晓得一传十、十传百,好手艺的名声渐渐传扬开去,仿古家具不仅吸引当地人,就连上海、安徽等地的客户都来订货,还有些甚至大老远从云南慕名赶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姜师傅一直很低调,但这些年找他做家具的客户越来越多。
仿古家具讲究型、艺、才、韵,四者缺一不可。一件同款式的家具,在雕花打磨这个环节上花费的时间不同或者手工艺娴熟度不同,做出来的家具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家具上的一道花纹,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手工雕刻需要20天左右,做一把椅子需要个把月。尽管订单很多,姜师傅从来不敢怠慢,生怕一个不小心砸了自己的招牌手艺。他几乎全年都“驻扎”在加工场里,把每件家具都当手工艺品来细细打磨。按照一天一“工”来算,他手头的订单还有好几千“工”的活要做,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姜师傅特地找了侄子姜理峰帮忙。经过几年的锻炼,姜理峰现在可以独立完成刨花以及做一些工艺较简单的家具。
“做仿古家具不能急,好的家具都是一点一点慢慢打磨出来的。比如做一把椅子,花费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星期,也可以是一个月,那手艺差别很大。”姜师傅说。雕刻工艺的“韵”很有讲究,手艺要达到生动传神没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还真不行。仿古家具的精髓在于“古”,随随便便做出来的家具往往“不古不洋”,看上去很别扭。
虽然现在仿古家具的市场行情不错,但姜师傅还是认为这门手艺“后继乏人”。他说,做木匠不仅辛苦,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年轻人愿意学手艺的虽然很多,但真正能长年坚持在加工场埋头苦干的实在太少。在他的记忆中,过去这一带有不少村民都学做仿古家具,但后来陆陆续续退出了这一行,真正坚持到现在的就剩他一个。对于侄子的手艺,姜师傅表示挺满意,也希望他可以扎扎实实再打磨几年,以后能接自己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