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特别关注】综合治理让村庄更整洁 美丽乡村焕发新风采
2013年9月16日 08:34 来源:秀洲新闻网 谢冬妹
“美丽乡村•秀洲行”系列报道之二
 

水质好了,莲藕迎来大丰收。

  污水入管

  村庄水质有了保障

  金秋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王江泾镇洪典村的荷塘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挖莲藕。“我在这里种植莲藕已经4年了,这里的水质、资源都很好,莲藕种出来的品质比上海那边的要好。”莲藕种植大户魏道长说。

  这里的荷塘能够种出高品质的莲藕,主要在于这里有着种植莲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良好的水质则是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质污染,改善水环境,洪典村扩建了污水处理站,加强了污水管网建设,力求将区域内喷水织机排放的废水和村里的生活污水统一纳管处理。

  “目前,姚家浜和陆家浜喷水织机的排放废水已经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的一期管网,剩下几户则纳入了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建设管网,预计到9月底,全村的织机户都能通过管网收集在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洪典村党支部书记夏黎萍说,“涉及到姚家浜和陆家浜两个生活区里的生活污水也将全部纳入管网处理,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去年,洪典村扩建好了污水处理站。据介绍,经过二次扩建后的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了6000吨。目前,王江泾镇共有12座这样的污水处理站,喷水织机废水将实现纳管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从而进一步还原水清荷绿的美丽乡村环境。

每天,保洁员都会到村民家门口收集垃圾。

  长效保洁

  村庄环境有了“呵护者”

  在王江泾镇沈家桥村张家浜的河道旁,3名保洁员一手拿着袋子,一手拿着钳子,正绕着村庄寻找垃圾的“踪影”。河面上,2名保洁员正站在一艘小船上打捞河里的水草和漂浮物。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居住着500多人,90%以上都是租房的新居民。然而,现在张家浜里的道路上、河道里、房屋周围都鲜少看到垃圾。

  今年66岁的陈品珍是其中一名保洁员。她说:“我在这边做保洁工作已经两年了,我们是每天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还有一段休息时间。遇到垃圾就捡,常常沿着河浜走一圈就能收集到一袋多垃圾。现在村里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村民的素质也提升了,我们的工作也减轻了不少。”

  “目前全村共有8名保洁员,负责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道路和河道的保洁、绿化养护等工作。特别是实行‘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之后,村里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村里已经投入了几十万元用于村庄保洁。环境变好了,村民们的身体也更健康了,今年夏季征兵体检合格的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沈家桥村党支部书记胡振眀说。

  “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实行过程中,王江泾镇投入了大量资金,从2012年开始共投入了超过1200万元。“以前还没有实行‘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的时候,河道里、路边垃圾成堆,‘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实行后把陈年的垃圾进行了清除,现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周边群众也逐步养成了‘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这一习惯。”王江泾镇村庄整治办主任冯莉说,“王江泾镇的‘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从2012年1月份正式开始,现在全镇分为五个片,总共有6个保洁公司参与到全镇农村的‘四位一体’保洁工作。对于保洁公司实行末位淘汰机制,每年对几个保洁公司进行评定,一年下来考核最差的保洁公司就会被淘汰,然后通过重新招投标,另外选择一家保洁公司,这样有利于面广量大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区镇联动

  村庄整洁环境美

  今年上半年,秀洲区出台了全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农村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养护“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使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管理的全覆盖,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以及“户清、村清、镇运”的保洁链。“现在全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330吨左右。在实行‘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以后,实现了农村环境的网格化管理,加强考核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秀洲区农办基层建设科副科长计宏伟说,“‘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区来说是全覆盖的,但是每个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工作模式也不同,像王江泾镇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其他乡镇根据自身实际,一般采取市场化运作与以村为单位成立保洁站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在农村环境卫生上做到长效保洁,他们一直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不断摸索。

    目前,农村的污水管网正在铺设中,污水处理站也正规划建设中,这些设施建成之后将大大缓解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为改善农村的水质环境起到关键的作用。农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治理与村庄“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构建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美丽乡村。

标签:村庄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