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今年12月28日,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迎来十周岁生日。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回顾梳理嘉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年历程,总结经验,寻找进一步深化创新审批运行机制的突破口,助力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这么快就办结了?是否搞错了?”昨天,嘉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崔英辉接到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一时难以置信。他申报的市工商银行干校宿舍污水处理管网项目中的道路挖掘、园林绿化审批手续仅时隔3天就有了结果。
“审批这个项目要经过3道关卡,以前,平均每个关卡没有10个工作日拿不下来。”习惯了审批等待的崔英辉一开始以为是政府重点项目得到重点关照才如此快,一打听发现这已是惯例。如今凡进入审批中心的项目,虽然法律期限是20个工作日,但承诺的办理期限是10个工作日,平均实际办理只需3.15个工作日,很多项目都实现了当场办理。
从20天到3.15天,嘉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如何实现审批提速的?
速度大幅提升的背后,首先是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的大幅减少。自1999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六轮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规范。第一轮审改从1999年10月开始至2000年10月结束。市级41个行政审批部门共保留审批事项483项,审批、核准事项从1999年之前的577项减少到279项,减少了298项,削减率达52%,其中审批事项削减61%,削减幅度名列全省前茅。其后,我市又进行了五轮审改,一次次将审批事项集中,并不断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为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收费,方便群众办事,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2012年11月,我市又取消33项行政许可项目、1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保留363项行政许可项目、20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通过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投资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的限制得到松绑,而攸关居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害预防、生态环境安全领域的限制则得到加强。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除了简政放权,审批速度提升还得益于流程的优化和程序的整合规范。“以前审批缺乏规范,有熟人的办得快一点,不找关系你都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办成!”南湖区的市民陈宗和说,以前一提到审批就想到排队和到处奔波,有时候项目批下来了,但商机被延误了。
市民对政府审批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些呼声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十年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成立开启了嘉兴一个窗口对外,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审批服务的新时代。2008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审批职能整合,简称“两集中、两到位”,即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中心集中,确保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之前,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一般都是分散在内部各科室,最多的部门分散在十几个科室,一般部门也分散在三四个科室。改革后,市级机关38个部门(单位)集中了原来分散在各科室的审批职能,由专职处室负责,列入市级改革范围的35个行政许可主体全部搬到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目前,中心可集中办理的事项已达649项,
其中主要涉及市民、企业的行政许可事项达到398项,集中度超过95%,让群众进了审批中心一家门就可办事。“以前要填147项,跑工商、国税、地税七八家部门,现在只有52项,在中心的工商窗口就可以全部办理,而且最快两天就能审批好!”近日刚在中心办好企业注册登记的王先生说。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业务量和复杂度大增。以工商部门办理的企业注册登记为例,十年前,全市一年只要办理2.7万家次,而目前一年要办理26.9万家次,其中外资企业增加数倍。为确保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快速高效完成审批,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规范管理,并加强服务考核,奖惩到位。
首先,在每个窗口都设立了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开展群众评议,鼓励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进行“一事一评”,促进了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除了群众评议,中心还加强制度约束、科技监察,并引入政协民主监督员和社会监督员组成的外部监督机制。“被电子监察系统查到的、监督员明察暗访发现的不规范行为,都会被及时惩罚。”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监督员会定期介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招投标、拍卖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