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件精神 | 重要讲话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文明动态 | 公告通知 | 工作简报 | 图说文明 | 礼仪知识 | 八面来风 |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文明动态

李泽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

2012年3月12日 10:2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户口保留在农村却在城市(镇)从业的人,习惯中也称第二代农民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2亿,按照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61.6%,据此推算,我国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总量达1.36亿,这是一个庞大而十分特殊的群体。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需要重视研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引领工作。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特征:双重性、边缘性和可塑性强

  根据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和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这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就业年龄轻、近80%的人未婚、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等特点。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传统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同时,又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具体表现为自我性、双重性、边缘性和可朔性等特征。

  自我性:由于成长于突出个人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年代,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镇)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自我意识强,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希望和理想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为人处世主观意志强。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关系上,由于不像父辈他们一样有着赚钱回去养家建房甚至创业的想法,加上家庭和社会负担较轻,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突出自己个人利益和尊严,在工作和生活上,按照个人主义原则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积极追求个人价值。

  双重性: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户籍身份仍旧是农民,制度上享受农村居民的权益,而且作为农民的后代,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这种双重性的身份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有强烈融入城市的渴望,同时在思想道德品质上又不具备市民的一些基本素质。

  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没有农村艰苦劳动的经历,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这种边缘性的地位,助长了新生代农民工敢于流动和冒险的价值观。调查显示,在温州鹿城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中,82%以上的人有过两次以上的跳槽经历,46%的人没有在一个岗位上待满一年。区别于老一代“任劳任怨”的精神,92%的新生代农民表示加班时间长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一点。

  可塑性: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调查表明,很多企业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重要的可开发性人才和骨干,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如果用人的方式方法不对,不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新生代农民工则会成为企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二、引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实的较差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存制度产生了不满感。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使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这些问题,事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利益,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这些问题久拖不决,势必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实制度的疑惑。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物质基础。

  (二)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还是比较低,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部分文化程度是初中毕业,少部分是高中以上学历。我国国民教育的德育设计是小学为“生活与品德”课,初中为“思想品德课”,高中为思想政治课,大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到了高中以上,才开始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过早地脱离了国民教育,显然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基础都比较薄弱。

  (三)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成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有限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尽管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四)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困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在实地调研中,透过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略带羞涩的话语,常让我们感到其内心闪烁的隐痛和不安。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对策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安排上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实施就业所在地户籍登记管理制度,降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定居门槛,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共享体制机制。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从人文关怀上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奠定社会基础。严格实行就业人口“三险一金”制度,扩大社会基本保障覆盖范围,消除城乡歧视。

  二是发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国农民工培训中长期规划,使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重心从“输出地”转向“输入地”,从低层次的“转移就业前培训”转向中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素质培训。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农村高中毕业生进行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职业培训还是职业教育,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贯穿全过程。

  三是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以良好环境影响人。用工单位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设和管理,尽量为农民工提供各种文化用品,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政府应坚持统筹考虑,加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的市政设施和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通过健全制度,加强日常保洁、交通、市场秩序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为农民工营造干净、有序、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大型企业建造集居住、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和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工公寓。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应探索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当地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范围统筹解决,以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优化推动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

  四是让新生代农民工共享文化资源,以优秀文化熏陶人。城市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公益性文化资源,应着眼于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本着对本地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的原则,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

  五是精心设计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活动载体,以丰富活动感染人。城市有关文化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多开展放映露天电影、举办农民工运动会、农民工文化节以及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过好传统节日,组织农民工参观当地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地,参观当地突出的建设成就。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市民意识,增强对所在地的感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六是大力宣传农民工中的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引领人。大力宣传农民工的典型事迹,以农民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应在农民工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活动,积极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发展新党员,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理论的引领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宣传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第2期)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 李泽泉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特别关注】新塍医院护理部巾帼文明岗成为省三八红旗集体
·秀洲区被国家、省、市和区命名表彰的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名单
·高照街道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文明新风
·好事换积分 爱心可折现 华丰村“好人好事银行”助推文明互助新风尚
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集中督查会召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施阿钊烈士墓
秀洲区五措并举扎实推进“春泥计划”
开展“迎国庆 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
高照街道开展三项活动迎接国庆60周年
必须尊重的各国风俗和禁忌
商务交往中拨打电话礼仪
七十年不断的师生情
亚都社区庆祝老人节 举办联谊活动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秀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