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件精神 | 重要讲话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文明动态 | 公告通知 | 工作简报 | 图说文明 | 礼仪知识 | 八面来风 |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文明动态

秀洲区以“魅力画乡”特色文化打造道德建设文化熏染平台

2011年8月18日 11:24

  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辨美丑、明是非,树清风、扬正气,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近年来,秀洲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树人,依托“秀洲农民画”、“新农村嘉年华”、“镇街道文化精品”三大文化品牌以及“我们的节日”、“秀洲阅读节”、“重大纪念节日(建党90周年)”等活动资源,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了乡风文明,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尤其是“魅力画乡”三大文化品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文明新风,展现了秀洲人民朴实厚重的道德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文化熏染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1.秀洲农民画,艺术熏陶中陶冶高尚情操。秀洲农民画是秀洲区最早打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历时近30年打造,成功获得5个国家级荣誉: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并获得每两至三年承办一届全国农民画艺术节的资格,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获全国群星奖项目类奖项,2011年又获得中国最佳传统文化传承节庆称号。在坚持不懈地抓基地建设、队伍建设的道路上,秀洲农民画培育了一大批创作基地及人才骨干。目前,全区有镇级农民画创作基地6个,各中小学后备人才基地26个,创作队伍达到3000多人,举办各类画展258次,惠及全区五镇两街道的所有中小学生和广大农民。农民画在走进了千家万户过程中,正成为秀洲区以文化人、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的艺术平台。

  2.新农村嘉年华,文化耕种中塑造时代精神。自2006年起,秀洲区创新活动形式,创设“新农村嘉年华”文化平台,从农耕体育、广场文艺、民间民俗各方面展示了秀洲新农村、新农民的时代风貌。文艺表演节目都由农民自编、自演,演的是身边人,说的是农村事,贴近农民生活,深受农民欢迎,实现了“文化享受”各得其利、“文化提高”各得其所、“文化创造”各尽其能。“新农村嘉年华”举办六年来深受群众喜爱,树立了秀洲群众文化品牌,2009年被省文化厅评为“首届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2011年更以“周末红歌会”的形式吸引了上万名党员群众热情参与。6年中积极推进了全区文化团队和文化育人的步伐。目前全区有区级艺术团1个,镇级业余艺术团7个,企业业余艺术团一个(王店台华业余艺术团),村级业余文艺团队15个。各类舞龙、打莲湘、腰鼓队等文体分队180余个,覆盖全区114个行政村,在区“特色文化村”、“特色示范村”评比等长效管理中,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两个能直接上台表演的队伍及特色节目,全区参与人数近2000人。2011年7月7日王店镇村嫂摄影队被《人民日报》视觉版刊登介绍。

  3.一镇一品,节日狂欢中传承传统美德。全区各镇、街道努力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合理利用“非遗”普查成果,融入时代元素,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格局。新塍镇连续13年举办“新塍元宵民俗文化节”,“过元宵到新塍”成为全市甚至长三角等地群众的共识。王江泾镇“江南网船会”将全国唯一的水上庙会做得有声有色,2010年“网船会”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洪合镇连续8年举办“新居民歌舞新家乡才艺擂台赛”,使近8万新居民有了才艺展示的舞台,有了文化体验的“家”。王店镇挖掘名人文化,举办“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油车港镇将农耕体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举办“麟湖之声”文体艺术节。新城街道、高照街道两个新兴街道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全区“一镇一品”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李郭保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在点点滴滴中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嘉兴移动征文
·看到不文明现象就管 小区里活跃着一支银发文明巡查队
·紧盯农村水污染 把好项目准入关 城乡居民主动介入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月迎“国考” 嘉兴进入“百米冲刺”最后阶段
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集中督查会召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施阿钊烈士墓
秀洲区五措并举扎实推进“春泥计划”
开展“迎国庆 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
高照街道开展三项活动迎接国庆60周年
必须尊重的各国风俗和禁忌
商务交往中拨打电话礼仪
七十年不断的师生情
亚都社区庆祝老人节 举办联谊活动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秀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