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性不断关注,政府也加大了监管力度。近日,平湖市新埭镇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动,迅速出击,取缔了一个开业才1天的无证行医贩药窝点,这家“黑诊所”被取缔之时,一笔生意都还没有做。
查处“黑诊所”,是相关部门的例行工作,但平湖的这个案例还是有点特殊。一笔生意都没做就被查,这样的查处可谓非常及时,“黑诊所”周边的群众健康也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好事纯粹是偶然吗?恐怕不尽然。这件事是新埭镇的药品安全联络员在巡查中发现的,联络员上报后,镇政府牵头组织联合检查组在第一时间就进行突击检查、取缔。不难发现,巡查发现问题、多部门迅速查处是关键。
近年来,食品药品的安全线时常失守,这不得不令人忧心忡忡。问题的要害在哪?只有找准了“七寸”,监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说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标准等还不尽完善,但这并非当下最迫切的问题。盘点近年来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故责任人根本不把法律、标准放在眼里,违法行为达到了明火执仗的程度。添加剂想加多少加多少,不能添加的照加不误,而监管者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被蒙骗过去,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自然就出来了。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关键要靠严查。
首先是监管部门要严查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企业。任何一条法规,如果企业不执行,那就是形同虚设。严查企业就是要让企业不得不执行法规设定的安全线,一旦不执行就会被快速发现,并立刻受到严厉的处罚。监管者要抛弃运动式的查处方式,建立制度化的长期监管方式。除了例行检查,还应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鼓励群众举报,并对每一起举报追查到底。
严查过程中,要处理好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新埭镇的多个部门就在政府的牵头下联合执法,这也是一种部门协调的方式。监管主体明确了,对违法企业的严查才能做到及时、准确。
严查可以解决很多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监管失灵问题,让生产者、销售者不敢逾雷池半步。除此,对监管者的执法行为同样也要严格监督,对于渎职等行为也要严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