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嘉兴市企业缺工情况调查及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动态分析,2010年初我市用工缺口一度达到9.5万人,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食品、化纤等几个重点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年后,仅秀洲区就有400多家企业将面临“用工荒”,总缺口在2万人以上。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相关人士预测今年春节过后劳动市场用工缺口会更大。
今天是年后上班的第一天,许多企业早已开始上演硝烟弥漫的“抢人”大戏,然而就在众多企业感叹“用工荒”、“招工难”时,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金松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忧虑。
据了解,作为传统制造型企业加西贝拉目前共有员工2500人,2010年底企业员工稳定率达到97.2%;今年大年初四开工时的员工到岗率近100%;同时2011年准备新上马的第三条生产线需要的270名工人,正在招工,目前报名的已有100多人。
稳定率、到岗率、招工率,这困扰企业用工的“三率”难题,在加西贝拉却迎刃而解。昨天,记者来到了加西贝拉探询背后的原因。
【员工说】
只要安心,在哪过年都一样
浓浓的年味还未消散,市区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加西贝拉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订单比较多,所以大年初四就开工了,不过员工们热情非常高涨,初四那天到岗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在电机车间,记者遇到了来自四川的董桂林,他说来嘉兴已经7年多了。“刚来的时候连4元钱的菜都舍不得买,现在我们夫妻两个都在加西贝拉工作,去年还在老家城里买了新房子。”尽管没有回老家过年,他还是乐呵呵地说:“只要安心,在哪里过年都是一样的。”
春节期间,由于企业生产需要,加西贝拉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回家过年,选择留守嘉兴。作为一家外地员工占38.2%的企业,更多的董桂林们选择坚守一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稳定。
同样留守企业的曹晓芸则是去年3月才进厂的新员工,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面对回甘肃老家还是留守嘉兴,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平时公司对我们很不错,何况我现在还年轻,工作做好很要紧。”
据了解,春节期间,每个不回家过年的员工,加西贝拉都会组织吃年夜饭、发新年补贴,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
【企业说】
加薪、“留心”才能齐心
“今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决胜‘十二五’,打赢第一年,许多员工都宁愿放弃回家过年的机会,也不愿耽误生产,我想真正让他们留下来的还是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党办主任王悦认为。
薪酬和福利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王悦告诉记者,加西贝拉的员工收入2009年比2008年增长24.64%,2010年比2009年增长20.73%(2010年实际人均发放37508元),最近3年先后3次提高员工薪酬;2010年收入(含福利),人均接近5万元。
除了薪酬和福利的提高,给予员工学习创新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是加西贝拉激励员工的“秘方”。“从2007年到2010年,加西贝拉员工培训经费就支出了972万元;全员竞聘上岗制度为员工设置了管理、技术、技工三条职业发展通道;最特别的是,除了每年开展的各类表彰评比活动,对成绩突出的革新发明还会用员工名字命名。”
“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说,员工与企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员工齐心企业才能发展,而企业发展了才能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建生告诉记者,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为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前景。目前,公司中层以上干部总共有70人,其中39人是从生产车间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比率达到55.7%,同时每年一次的中层干部竞职已经持续10年,为普通员工提供了更多晋升机会。
加西贝拉制造的是世界冰箱的“心脏”,而这取决于能否留住加西贝拉人的心。“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正是这样的经营宗旨,令1月份加西贝拉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9.57%和16.84%,均创历史新高。
【专家说】
从根本上说,要靠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应对“用工荒”的阵痛,很多企业打出“加薪牌”、“亲情牌”、“待遇牌”等多种手段挽留人。不少企业包机或包大巴直接送工人回家,春节前大派“红包”,许诺改善福利待遇等,绞尽脑汁为新年能正常运营做准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同时也是198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口红利”时代结束、“用工荒”加剧的担忧。
对此,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徐永良认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肯定会对嘉兴这样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东部地区有所影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之下,这个趋势会日益加剧,并且不可逆转,所以对于嘉兴的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来说,真正要破解“用工荒”难题,既要从“薪”开始,也要从“心”开始,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升级。
“对于传统型企业而言,薪酬、待遇、学习机会等多元激励机制,换算过来都需要成本的支出,如果企业无法承担这些成本,那么肯定难以为继,所以从根本上说,只有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给员工创造更多的福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徐永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