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专题2011  >  2011秀洲两会  >  回眸2010
农业转型“旋律”更动人 都市型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1年1月10日 09:36 来源:秀洲新闻网 张兆利 通讯员黄健儿

  题记: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创意理念引领农业,打造农业内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秀洲农业正在奏响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旋律”,向着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大步迈进。

  夏日里,密密匝匝的荷叶相拥互动着,探出一朵朵荷花,彩鲤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冬日下,一个个蔬菜大棚排列整齐,大棚内,黄瓜、丝瓜等蔬菜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一幅幅田园美景,正是秀洲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缩影。

  “十一五”期间,秀洲区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主体日益壮大,管理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农村经营管理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5.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58元,到2009年分别达17.74亿元和12024元;预计2010年,农业总产值可达1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00元。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单位、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平原绿化造林工作先进区、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先进区局……五年间,秀洲区各项荣誉不断。

  “六朵金花”齐盛开,精益求精促转型

  “十一五”期间,全区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6+1”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粮油、畜牧、蚕桑、渔业、林果、瓜菜六大产业和精品农业发展。

  ——粮油产业稳步提升。2008年,高照高家桥大麦“秀麦11”示范方高产田单产创全省记录,达523.1公斤/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506.9公斤,小麦“郑麦90-23”示范方高产田单产达482.54公斤,示范方平均亩产473.9公斤。2009年晚稻平均亩产达568公斤,最高亩产达706.66公斤,为全省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晚稻又获丰收,再创新高;品牌粮油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大变优。

  “我今年春粮和晚稻两季多收了200吨粮食,加起来大概多收入了七万块钱。”秀洲区高照街道种粮大户金仁法,种了156亩晚稻,问起今年的收入,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推行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全区建成3个规模小区,生猪规模饲养水平提高到60%以上;同时,从调优养殖结构入手,因地制宜发展羊、牛、灰天鹅等食草性动物的养殖,目前全区养殖羊10万头、奶牛1000头、獭兔3万只、灰天鹅2万羽。

  每天上午8时许,上海光明乳业的专用车就会停靠在王店镇东兴奶牛场,不一会儿,4吨鲜牛奶就被装上车运往上海。“由于品种好,现在养殖场产出的牛奶全部供应上海,每头奶牛的年利润能达到1万元。”奶牛场负责人顾东兴说。

  ——蚕桑产业破难创新。全区发展桑园套种青菜、油菜苗、榨菜、萝卜等面积16060亩,桑园养鸡面积5300多亩,种植果桑150亩,利用桑枝条种植木耳60万棒,桑园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组建蚕业合作组织6家,推行“公司+合作社+蚕农”生产销售模式,打破蚕茧收购垄断体制,实现优质优价,有力调动了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2008年12月,王店镇南梅村成立秀洲区首个蚕桑专业合作社——桑和,集中发展桑果、桑木耳和蚕茧,由起初的11个社员作为股东,发展到现今200户社员参与。2009年底,该合作社实现收入102万元,户均每年收入7万元左右。桑产业发展形成了循环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渔业产业提档升级。近三年来,全区完成标准鱼塘改造面积2.2万多亩,推广生态高效养殖面积3.3万亩,鱼塘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渔业总产量从2005年的2.15万吨提高到2010年(预计)的2.5万吨,总产值从2005年的2.85亿元提高到2010年(预计)的4.3亿元;建成了青鱼、生态鳖等标准化示范基地,以青鱼加工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年加工能力达600吨以上;结合北部湿地农业开发,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成油车港杨溪生态鳖产业园。

  “在低洼水田里进行水生蔬菜和泥鳅的套养,每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王江泾镇荷花村村民姚忠宝告诉记者,夏秋季,荷花观光带成迷人风景线,以新型水产养殖业、水生作物种植和休闲观光渔业为主的湿地农业,使不少市民直呼这样的农业好,可看可吃又可玩。

  ——林果产业创新发展。五年来,全区投入绿化资金1.91亿元,新增绿化面积3.2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从2006年的14.2%、35.6%提高到18.3%、41.2%;新增沿海防护林1.5万亩、1183公里,建成国家级重点防护林示范区4个,沿海防护林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在全省平原地区推广。培育形成以新塍为主的苗木、以油车港为主的葡萄和以洪合为主的蜜梨三个万亩主导产业区,新开发槜李、油桃、白桃等特色小水果1000多亩。

  秀洲区信乐生态精品果业基地负责人林兴乐高兴地告诉记者,葡萄园采用循环种植模式,充分对沼液沼渣、葡萄枝条、雨水等资源进行再利用,今年种植的45亩葡萄,亩效益达3万多元。

  ——瓜菜产业转型提升。走进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设施蔬菜基地,只见钢管大棚、微滴灌排灌系统等一应俱全。全部采用立架栽培技术,该基地180多亩大棚蔬菜,已投产的亩产值均超万元。

  五年来,全区新增蔬菜基地14个、5800亩,常年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8500亩,其中大棚设施5400多亩;建成西甜瓜类、雪菜、薯类3个万亩以上瓜菜产业;以王江泾、油车港为主开发湿地莲藕、南湖菱、茭白等水生蔬菜种植16820亩,突破了北部湿地区域农田生产难题;南湖菱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建立了南湖菱提纯复壮中心;引进、培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主体30个,成立了秀洲区蔬菜行业协会,全区蔬菜产业初步实现了转型升级,逐步走上高效发展之路。

  “好漂亮的蔬菜,真像艺术品,原来这就是奥运蔬菜啊!”去年4月,在秀洲区洪合镇泰石农业园区内,一盘盘用奥运蔬菜做出的精致菜肴,引得前来观赏品鉴市民的啧啧称赞。在秀洲,“精益求精”的精品农业起步良好,正成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009年以来,全区开始实施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已启动建设优质粮油、精品三园鸡、高档苗木水果、优质螺狮青、有机鳖等精品农业核心示范基地31个,品种、品质、品牌有了明显提升,精品农产品价格比常规产品提高40%左右。“现在我们公司正在推行网上认养生猪,提高传统养殖的附加值。”嘉兴市大运河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建军表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精品化、高附加值路线。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蝶变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