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五大和谐”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010年6月8日 11:30
1.深化居民素质教育,推进人际和谐。各社区普遍建立了老年大学、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学习教育阵地,运用这些阵地,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每年受教育居民均在4万人次以上。重点加强礼仪普及教育,开展了“十万市民学礼仪”活动,在镇海社区学院开设了专门的“十万市民学礼仪”培训课程,举办了“镇海区家庭文明礼仪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社区还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站,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8%以上,三年来开展各类服务1500余次,累计受服务群众达到10万多人次,弘扬了爱心志愿服务精神。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进人居和谐。各社区都建立了文化宫、文化活动广场和100多个社区文体活动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种文体活动。以“雄镇大舞台”为抓手,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季季有高潮”的要求,以月为单位提炼文化主题,安排了各类文化活动600多项,全区各社区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也达到200多场次,直接参与居民2.8万多人次,并产生了许多社区文化精品,如后大街社区的“十里红妆”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大赛最高奖—“山花奖”;兴庄路社区编排的“荷花球舞”获全国首届社区健身舞比赛金奖等。
3.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进民生和谐。建立了区市民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以公共服务为主,互助服务、志愿服务为辅,商业服务为有力补充的多层次网络化社区服务体系。同时,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已扩展到18大类90个便民服务项目,家政服务超市提供家政、就业、休闲等近40个服务项目。各社区还普遍开通了社区服务热线,印制了社区服务卡,居民只要凭服务卡,便可享受由专业人员提供的各类社区服务。
4.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和谐。推出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社区重大决策民主听证会制度等社区自治“八项”制度和社区议事员、政(社)务员、民情信息员、民事调解员、市容监督员、社区宣传员等“六大员”制度,加强社区民主管理。积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出台了《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三年计划,招宝山街道还在全省率先成立街道一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从而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促进了社区自治。
5.统筹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和谐。在5个镇、街道22个村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在巩固原有村组织设置基础上,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和谐共建理事会等社区建设新型组织。参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组建了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农村社工227名,大专以上学历近70%。对农村社工实行定岗定责定人,按分片包干、条块结合的原则和“上下一口清”的工作要求,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按照“三站六室二厅二栏二中心”的功能要求,建立村社区服务中心,并把城市社区中的职介服务、综合治理、文教卫服务、救助保障、家政服务等五大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每年累计受服务村民3.5万人次。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