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边看看热闹”到扮演活动主角
2009年11月17日 15:00
“新农村嘉年华”种下文化乐了农民
11月1日下午,高照街道陶泾村人气特旺。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只见舞台上12位盛装的姑娘齐齐亮相,美妙的《千手观音》夺人眼球。尽管飘着绵绵秋雨,观众们还是拼命地往前挤,想要看个仔细。秀洲区第三届“新农村嘉年华”第三曲“载歌载舞庆盛世”以及高照街道第二届“艳阳高照”文化艺术节吸引了数百村民撑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前来观看,舞蹈、越剧、小品、笛子独奏等14个节目高潮迭起,让村民们直呼“过瘾”。
“这是我们第一次带队走进农村社区表演,觉得很有意义。”《千手观音》的舞蹈指导老师陈小琼告诉记者,这12位来自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都是聋哑人,来到秀洲区后,艺术团被“新农村嘉年华”的精彩节目和热情的秀洲人深深吸引了。刚刚看完《千手观音》的象贤村村民苏建平激动地说,虽然以前在电视上常看到这个节目,但在现场看还是头一次。看到聋哑姑娘们在老师的指挥下翩翩起舞,他觉得很感动,他更是喜欢这种将演出放在农民“家门口”的活动形式。
在秀洲区举办“新农村嘉年华”系列活动的3年中,记者曾无数次听到像苏建平这样的“评语”。农民艺术团才艺展示、乡村农民篮球赛、传统农耕趣味健身赛、农村民俗文化传承活动……五花八门的赛事和表演“火”了秀洲农村,昔日扛锄下地的农民朋友们陆续登上舞台,一展“草根文化”的独特魅力。“嘉年华”的曲目也一年比一年丰富,从最初的一年“三曲”三台节目增加到了现在的一年“四曲”八台节目。
区文明办主任汤琴芳告诉记者,节目逐年增加完全是出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嘉年华”刚刚走进农村时,大多数群众都只是“旁边看看热闹”,参与的人并不多,随着名声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了“嘉年华”活动的主角,节目形式多样适合农民口味,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说的都是农村新鲜事,因此越来越受农民青睐。继秀洲农民画之后,“新农村嘉年华”成了秀洲区的又一张文化“金名片”。
区教文体局局长张志根认为,“新农村嘉年华”建立在原先“一镇一品”的基础上,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是一种成功的“种文化”模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文化对秀洲农民而言早已不再“高不可攀”,现在全区共有村级文艺团队180支,业余骨干2000余人,“器乐村”、“篮球村”等文体特色村在秀洲区星罗棋布。这些文艺团队在“逗乐”农民观众的同时,也使许多民俗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2008-11-03新华网浙江频道综合)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沈 洁
编辑:
夏一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