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喜看70年新变化之三代农人的故事
2019年9月12日 08:38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蒋彧淼 通讯员 赵维卒 楼庆庆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秀洲区新塍镇的润烽农场,农场负责人张烽正在大棚内与父亲一起忙碌着。这几天,农场30亩的红心火龙果迎来了今年的第六茬果子,印着“忆田香”品牌的一箱箱火龙果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输出去。“就火龙果来说,现在市场上都很认可我这个品牌,根本不愁销路,光微信上的订单每天就有上百箱。”张烽说,虽然每天忙得24小时不敢关手机,但是心里却乐开了花。

  一个农场,一片土地,承载着三代农人的梦想。从“靠天吃饭”到“甩手掌柜”,秀洲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乡间田野,一代代农民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见证着70年来新中国农村发生的沧桑巨变,也正在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传承】

  记忆中的“双抢”让农人体悟初心

  1977年,张烽出生在新塍镇庙云桥村的一个农民家中。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农耕是一家人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我父亲跟我讲,爷爷那一辈,耕地是困扰农民的大事,基本还是用牛耕地,不仅效率很低,而且还非常辛苦。”张烽说,“晴天浑身汗,雨天两脚泥”是过去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让广大农民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那时艰苦的劳作至今让张烽印象深刻。“我们一家分到了约6亩地,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双抢’农忙,全家人几乎不分昼夜地在田间地头忙碌。”张烽说,每年的那个时候气温都特别高,大家的工作量大,时间又紧迫,所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即便是这样的忙碌,一亩地的毛收入也只有两三百元。

  “那会,除了忙着收割早稻、打稻,每天凌晨两三点,父母就起来到田里去拔秧。等到天蒙蒙亮,就开始插秧,一直忙到晚上九十点,即使烈日当头的中午,也没有休息的空隙。”张烽说,“小时候,我们除了在田里帮忙,还要做饭送到田头。其实,稻子收割的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汗水,这让我感受到了艰苦奋斗的初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正在走的路。”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拖拉机、打稻机、插秧机等机械化设备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过去靠人力插秧,一天只能插半亩,后来使用插秧机,一个小时就能插10亩。”张烽的父亲说,亲历了农民耕种方式的变化,周边不少村民第一次操作收割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时,脸上欣喜的表情让他记忆犹新。

  【碰撞】

  一次“砍树”事件背后的理念之争

  2010年,张烽从建筑工程业转行从事农业种植。虽然是回归农业,但与其祖辈和父辈不同,张烽选择成立自己的农场,外出学习新的技术,开始尝试种植葡萄。为了支持儿子,在外工作的父亲张志祥也重新回到农田,帮助儿子一起打理农场。

  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葡萄种植模式,张烽的葡萄不仅价格上去了,而且也不愁卖。短短几年内,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正当别人羡慕不已之际,2014年底,张烽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举动,他竟然要把其中30亩优质葡萄树给砍了,这可急坏了张志祥。“葡萄树效益还不错,那会他说要砍树,我实在不能理解,我甚至威胁说,如果一定要砍树,我就不帮他了,让他自己忙活去。”张志祥说。

  看到父亲的坚持,张烽只能耐心解释。在他看来,这背后实际也是理念之争,“不能别人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而且葡萄市场已经日趋饱和,既然看到危机,就要想办法解决,再也不是‘看天吃饭’‘跟人吃饭’,而要‘事在人为’。”2015年底,张烽投资了200多万,建起了连栋钢架大棚,开始试水种植火龙果。

  2016年7月,张烽的第一批火龙果上市了。“剥开来吃第一个果子的时候,味道纯正,口感鲜甜,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张烽说,农业也要做“减法”,把一样东西做精、做强,同样也能成功。

  

  【未来】

  依靠新技术新渠道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

  在转型种植火龙果后,张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提高了种植标准,走上了特色品牌发展之路。“推行品牌后,不仅打开了市场,还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体,连农场里养的大白鹅都比人家的好卖。”张烽说,在销售当季,农场里各类农产品在网上日均销售额近万元。

  “这些年来,各种农机都在不断推广和普及,现在的秀洲农村,农民种田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张烽说,如今,润烽生态农场一亩火龙果的收益在4万元左右,比原来亩产效益翻了一番,他还缩小了葡萄种植面积,打造“阳光玫瑰”精品葡萄,主打“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利润也比以前高。

  从本土特色葡萄,到“南果北种”红心火龙果,再到小樱桃、西梅,以及稻鳖鸭共养,初尝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红利后,张烽有着自己的一本致富经。“我始终坚信科技的力量,科技是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张烽说,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就需要有新的理念,通过新的理念去引进、尝试一些新的技术。得益于对新技术的成熟应用,润烽农场现已成为新塍镇农业科普惠农示范(实践)基地。

  

  【记者手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千百年来,“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在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中,与“职业”无关。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二字也渐渐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张烽祖孙三代农民,跨越70年,为着同一个梦想,在土地上播种希望,挥洒汗水,用艰苦奋斗的初心传承一代代农耕人的心声。

  张烽祖孙三代正是秀洲区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洲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坚持生态、高效、现代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标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