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春节里的秀洲文化味道
2019年2月11日 08:5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沈 洁 陈 曦 徐 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是一个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佳节,是一个盛满祝福、喜迎祥瑞的日子。除夕守岁,初一拜年……春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一年的幸福愿景,也给予坚守和付出的力量,让人们倍感温暖、满怀憧憬。

  穿新衣、吃年糕、贴春联……传统的年味,在迎新年的幸福中找寻着曾经的记忆,追寻着难忘的故事。挂灯笼、唱花戏、串亲戚……如今的新春,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美德发扬、快乐分享、亲情注入。物质生活的年年有余与精神生活的喜气洋洋,绘就出新年新气象。

  这个新春假期,本报记者走进全区各地,透过精彩活动感受浓浓年味,也感受着文明传承的馨香、文化传播的芬芳以及文化振兴的喜悦。

  四代同堂团圆年敬老爱老好家风

  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城市乡村处处张灯结彩。新时代树新风,倡导文明过春节,不需要铺张奢靡,有亲人团聚、有亲情环绕就是过年最大的意义。在王店镇镇西村,一个拥有好家风、好家训的家庭,在节日期间更是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四代同堂共同庆贺团圆年。

  2月4日既是立春,也是除夕。一大早,镇西村妇女主任王毅一家“全家总动员”,打扫房间、清理垃圾、擦洗玻璃窗……把一切“穷运”和“晦气”都清扫出门。收拾得窗明几净后,她的女儿琪琪跟着外公一笔一画学写春联。尽管现在很容易买到各式各样的精美春联,但王毅和家人都认为,自己用毛笔写的、饱含着墨汁清香的春联才最有春节的味道。墨汁干透后,春联被工工整整地贴在大门口,象征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下午,王毅和家人一起赶到同村的大伯王炳炎家帮忙准备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王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大家庭。从电子家谱中,记者看到,王家年龄最大的是85岁的奶奶王温宝,老人膝下有5个子女,早就当上了曾祖母。第四代现在有5个孩子,目前年龄最小的是7岁的琪琪。

  “我们的大家庭四代一共有近30口人,我大伯、二伯等第二代长辈每年都轮流在自己家操办年夜饭。每个除夕夜,除了少数不回嘉兴过年的亲戚,其他的家庭成员都会其乐融融地围坐在大圆桌前,一起吃丰盛的团圆饭。”王毅说。作为全家最受尊敬的人,每年的年夜饭,奶奶总是坐在上首,子女孙辈们争相给老人夹菜。一顿看似普通的年夜饭,却充满了仪式感,传递了这个大家庭敬老爱老的良好家风。

  在王毅看来,自家准备的年夜饭菜肴虽然说不上奢华,但四代同堂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就是幸福,一家人和和气气就是幸福。“从小长辈就教导我们要尊敬老人,尤其是要孝顺奶奶,除了敬老爱老外,我们家还有一条家训就是‘家和万事兴’,家人之间虽然有时候会有一点小摩擦,但脸红脖子粗的争吵从来没有过。”她说。

  大家庭虽然人口众多,但从王毅奶奶这一辈开始,父母子女、婆媳翁婿、兄弟姐妹、姑嫂妯娌之间一直相处得很好,每年除夕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有的在客厅嗑瓜子、喝香茶,聊聊过去一年各家的生活情况;有的在厨房杀鸡宰鱼、炸炒炖煮,不一会儿,灶头里就会飘出浓浓的饭菜香,这是王毅最喜欢的“家的味道”。年夜饭后通常是第四代最欢乐的时刻,孩子们按照年龄长幼陆续向长辈拜年,第一个接受祝福的自然是曾祖母。老人家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红包,孩子们恭恭敬敬接到手后都不忘记说一声“谢谢太太(曾祖母)!”。

  热闹的除夕过后,全家老小一起出去走走看看也是王毅一家的过年传统。“奶奶年龄大了,出远门不方便,但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带她老人家在王店镇上或到嘉兴市区逛逛。”王毅说。大年初二天气晴好,王毅和家人陪着奶奶出门,让大家格外惊喜的是,春节期间王店镇举办了久违的灯彩主题活动,包括“百盏红灯亮梅里”“曝书亭内赏花灯”“街头巷尾展小品”三大板块,街头挂满了“小猪灯”“荷花灯”“兔子灯”“金鱼灯”等等造型各异的灯彩,夜晚时分流光溢彩,更添节日气氛。

  春节,在嘉禾大地上传播越剧的芬芳

  大年初三下午,细雨绵绵。从秀洲区新塍镇天福村文化礼堂里,传来了阵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越剧声。今年春节期间,由天福村乡村建设协会组织策划的“欢乐百姓欢乐年天福百姓大联欢”活动邀请了嘉兴大将军艺术团为村民们带来了为期三天的戏剧演出,丰富老百姓的春节文化生活。

  从年初二到年初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1时30分准时开锣。每天早上8时,载着大将军艺术团一行二十余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班车缓缓来到天福村。虽说距离开演仍有半日,但一下车工作人员就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了。年初三有雨,戏剧表演从礼堂外的大操场转移到了室内。布置灯光、舞台踩点、清点服装,一行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今年天福村这场演出要连续三天,我们也下一定功夫,一丝不苟地把我们之前排练的都呈现给村民们。”大将军艺术团团长李萍说。

  大将军艺术团属于嘉兴市文化馆业余艺术总团,整个团队有20多人,多为前嘉兴市越剧团出身的老戏骨。李萍介绍,年前收到天福村的邀请后,围绕本次表演,她们选取了《回十八》、《九斤姑娘》、《打金枝》等近三十出老少皆宜的经典越剧选段及歌舞曲目。同时,考虑到天福村是秀洲远近闻名的“孝敬村”,她们还特别增加了诸如《常回家看看》、《送凤冠》等蕴含“孝文化”内涵的曲目,确保村民看得开心、看得投入。用了近半个月时间精心排练,分成三天向村民展示“成果”。

  下午1时不到,文化礼堂里已挤进了不少村民,都是慕名而来,“年初二我们看了表演,觉得演得很好。今天下雨天在室内表演,我们特地早点来,占个好位置。”村民李阿姨在礼堂里占了个前三排的位置,坐等节目开场。73岁的朱大伯,昨天他从老伙伴处得知,“天福村连续三天可以看大戏”,中午吃了饭就从隔壁的村头冒雨过来。

  当天演出有《九斤姑娘》、《老六成亲》、《吕布貂蝉》等十一出经典曲目。这边厢,娇滴滴的九斤姑娘正唱念作打字正腔圆;那边厢,身着红袍、头戴珍珠冠的吕布业已蓄势待发。甫一登场,便有板有眼地唱起小调,那飒爽英姿引起了现场一阵叫好。

  下午2时30分,随着《送凤冠》的谢幕,艺术团一行赶回市区,准备第三天的节目。在天福村的演出后,年初五、年初六,大将军艺术团又要马不停蹄分别在市区梅湾街、江南摩尔等地进行表演。春节假期,艺术团一行基本都在不停赶场演出中度过。

  对于李萍来说,她早就以此为常态并乐在其中。在她看来,从传承越剧的角度,新春佳节进行越剧表演,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播撒越剧的“种子”,让越剧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在过去,搭戏台看大戏是嘉兴不少乡镇过春节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喜欢听越剧的人没有以前多了。作为一名数十年的“越剧人”,李萍感到担忧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改善目前的状况。为此,大将军艺术团已连续多年在春节等传统假期在嘉兴各地举行表演。对她本人而言,传播越剧文化也是她个人享受新春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村民们享受到纯粹的节日欢乐,让大家在欢笑中重拾对越剧的那份关注,我们的心里同样很暖。”

  美丽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虽已立春,不过风里还有透骨的凉意,这样的日子,择一处清闲之所,喝茶、阅读最为惬意。春节期间,走进新塍镇潘家浜村的“清欢咖啡”馆,香浓的咖啡牵引着游客,坐在窗前,品着咖啡,仿佛告别了喧嚣的尘世,俯仰之间皆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同时,村里各项活动精彩纷呈,虽阴雨连绵,但潘家浜村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儿,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

  去年春节,嘉兴市本级第一家乡村咖啡馆——“清欢咖啡”馆,正式在潘家浜营业。100多平方米布置了20个餐位,开业第一天就迎来了游客5000人次,咖啡馆的主人梁琴表示,咖啡平均每天要卖出百余杯。开业就火爆,还因为“猪舍改造”而红爆网络。2019年,“清欢咖啡”再一次走进美丽乡村,在新的省级3A级景区村庄——王江泾镇古塘村开业。这意味着,嘉兴乡村旅游第一个连锁业态正式启航。

  美丽的重庆女孩,脸上有着甜美的笑容,梁琴说,去年是自己人生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既感受着乡村不断变化的美好,也经历着实现梦想的种种艰辛。“有人在网上留言说‘清欢’半年就会倒闭,但游客的鼓励让我一直坚持走到了现在。节假日的时候特别忙,一回到家倒头就睡,淡季的时候也碰到过冷冷清清三天没有多少客人。”梁琴说,不过还好,“清欢”一岁了。

  “乡村是最有生命力的地方,新生活来了,旧感情还在,且要不断加深加厚。正是一村一文化,才赋予了其真正的灵魂。”梁琴说,在新年之际,“清欢”再次起航,在古塘景区的一个转角,梁琴将上世纪70年代闲置至今的一间知青民房改造成了“清欢咖啡”。“这里作为今年新晋的景区村庄,是著名的江南灶画之乡,距离省级旅游度假区涟泗荡只有五公里,恰好又处于浙苏交界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梁琴表示,咖啡馆被认为是有温度的休憩之所,在打造这个咖啡馆时,她用了很多心思将文创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把艺术美与自然美融合到一起,其外观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改造保留了知青时代的特色,在细节上更时尚文艺了。

  闲坐竹椅品咖啡,聆听音乐聊愿景。振兴村庄,不仅仅靠石板老宅,更要有年轻的活力。秀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旅游产业宝地。如今,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王江泾镇古塘村、油车港镇胜丰村等,通过传承原有乡村生活,引入创客人才,组织各类活动,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近年来,秀洲区对乡村文化产业也越来越重视,从“农家乐”到“新型创意农庄”到“乡村咖啡馆”以及文化展,乡村文化节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乡村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很具潜力的一大板块,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推动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有村民表示,平日村里人吃完饭散散步聊聊天就睡觉了,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外人来过,也没有举办过这么多热闹的活动。现在,村民的业余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心思也慢慢活络起来,开起农家乐,用自己的菜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生意不错。一颗颗文化产业的“种子”催生出了乡村嬗变的新气象,也正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注入,让秀洲村庄记住乡愁留住人。

标签:春节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