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市本级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受热捧
2018年11月22日 08:5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通讯员 徐力超 奚灵嘉

8年建设355个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

市本级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受热捧

  近日,南湖区余新镇普光村文化礼堂内喜气洋洋,村里的一对新人正在这里举行婚礼。礼堂外的家宴中心香味扑鼻,一份份色香味俱全的婚宴佳肴排放整齐,等待嘉宾享用。

  普光村党总支书记施招霖说,村里的文化礼堂建成后,成了村民另外一个“家”。村里文化活动、各家喜丧事都在这里办。这也多亏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如果全靠村里出钱,文化礼堂建不起来。

  原来,从2010年起,嘉兴市财政局就开始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截至今年10月,市本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立项355个,总投资超过3亿元。

  “村里环境好了,回家更加勤快了”

  秀洲区油车港镇麦家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薄弱村。“2013年,我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时,当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不足10万元。”麦家村党总支书记俞卫东坦言。

  由于底子薄,村里硬件设施差、部分基础设施不全。2014年,麦家村通过项目申报,争取到了文化活动中心“一事一议”项目。与此同时,麦家村还申报了经济薄弱村项目,建设村委会辅助房及屋顶光伏和道路亮化工程。

  “原来村里没有路灯,村民多次反映,我们下决心一定要把道路亮化解决好。”俞卫东说。

  2016年年底,麦家村的道路终于亮了,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去年文化活动中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我们村整体硬件设施及形象,村里开展活动、加强党建都有了阵地。”俞卫东说。

  项目建成后,麦家村对未来发展也信心满满。原来村里环境不好,回村的青年越来越少。去年,该村投入270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说:“现在一到节假日,儿女就回来了,说村里环境好了愿意回家。”

  “靠村里的力量办不了这么多大事,我们要利用好财政资金”

  “一事一议”项目为什么这么受村里欢迎?施招霖说:“刚开始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时,心里也存有疑虑,程序是不是会很复杂,资金能不能快速到位。”

  然而,施招霖的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从2011年开始,普光村每年都要申请“一事一议”项目,至今已经申请了7个项目,包括道路硬化、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生活污水治理、文化礼堂建设等。

  据介绍,早在2013年,普光村就建设了文化礼堂,可当时的礼堂很简单,设施也不全。村民代表提出,希望村里“正儿八经建设一个大礼堂”。

  2016年,普光村申请了文化礼堂及道路拓宽工程项目,2017年又申请了文化礼堂配套设施和村组道路拓宽工程,仅这两个项目总投资就达343万元,村集体出资100万元左右。

  “如果全靠村里的力量办不了这么多大事,我们要利用好财政资金,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施招霖说。

  记者了解到,2010年至今,我市采取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方式,主要实施了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村级便民中心建设、文化礼堂建设等项目。其中,村民筹资筹劳134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投入9312万元,社会捐助217万元,争取省财政奖补9590万元,市、区财政奖补1.05亿元。在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成效显著。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才能富裕”

  茜柳村位于南湖区凤桥镇东南部,也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党总支书记孟利军2013年刚接手茜柳村时,村里负债230万元。这些年茜柳村通过不断盘活资产,利用经济薄弱村项目新建厂房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孟利军说:“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才能富裕。”

  2017年,茜柳村参加凤桥镇“两创”中心建设,抱团发展投入200万元,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2018年,该村又参加南湖区“强村计划”抱团发展项目,再次投入2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再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

  如今茜柳村不仅还清了欠债,账户结余资金已经达到250万元。

  市财政局基财处处长沈岚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以“一年一考核、三年一验收”,连续实施三轮“强村计划”,突出经济薄弱村转化这一重点,从资金、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至2015年底,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

  2016年又研究出台新一轮“强村计划”,市、县(市、区)财政计划三年拿出4.11亿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并给予最高200万元的投入补助,至2018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

标签:一事一议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