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部门联动
老手牵新手 培养个性化 秀洲公安助力新警成长
2019年6月18日 09:02 来源:嘉兴日报 通讯员 吴春霞

  “警校的4年,我没有像同龄女孩那样长发飞扬、裙摆飘飘,取而代之的却是摸爬滚打、擒拿格斗……正式走上公安岗位后,我接触了从未涉足过的接处警、调解纠纷等工作,从刚开始站在师父身后默默旁听,到现在能站出来独自处理,是不断的尝试再尝试。”新警孙凯雯在今年秀洲区微党课大赛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从警感受,在这次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去年和孙凯雯一同加入秀洲公安大家庭的新警共有9名,由秀洲分局统一安排,到油车港派出所和洪合派出所随岗培训,其中5名新警被分配到了油车港派出所。

  配合分局对新警基层业务能力培养,油车港派出所重点聚焦公安基层业务,有针对、有目的地帮助并促进新警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迅速成长。

  每位新警一到所里,便有了自己的“专属师父”,专业对口、特点对味。

  第一次出警,张超就懵了。棋牌室老板报警称,有人喝醉了酒,把他的麻将扔了。“你喝这么多酒,别人不要跟你打麻将,你也不能强迫人家呀。”张超到了现场,帮着找到地上的麻将后,试着跟“酒鬼”讲道理。“你不是这边的人,岁数这么小,不要跟我讲话。”作为一个地道的本地人,张超一下子被这句话噎住了,慌乱、受挫。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后,张超又慢慢跟他磨了许久,对方态度终于缓和,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事后,张超找了其他前辈交流、取经。“刚过来业务不熟悉也是正常的,多学习,会有成长的。”油车港派出所副所长朱云峰开解他。越挫越“勇”,才能超越自己。现在的张超已能自如应对各类警情,还主动要求参与抓捕。

  老兵新警黄冬来,虽然刚入警队,但18年的当兵经历,使他比其他新警更加成熟老练,做事“稳”。原先接触的是军车管理、培训等,现在每天开着警车往外跑,跟老百姓打交道,业务转变大,很多警情处理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老兵老警钱海荣便是他警师的不二人选。经验不足的黄冬来起先面对各种警情,也会有畏难情绪,怕自己做不好。“没事儿,多做做就会了。”这是钱海荣对他说得最多的话,老一辈的智慧藏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化成最朴实的话语,激励着黄冬来。调解纠纷、社区警务……跟着老社区民警,黄冬来已慢慢融会贯通。

  刘晓光是通过社会招考加入的警队。一到派出所,他就遇到了难题,语言不通。老家山东的他最怕遇到纠纷警情,在报警人狂轰滥炸的方言陈述里,强装淡定,同事忙前忙后自己只能干瞪眼使不上劲。深知自己底子薄,那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刘晓光沉淀下来,拿出考研时的“钻”劲,熟悉公安业务技能,碰见自己不懂的地方就问,遇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就记,从理论到实践,一一上手。由同样年轻有干劲的李灵超帮带,刘晓光进步很快。工作之余,他还不忘跟所里的其他同事学习方言,为自己充电。

  上个月,朱聪独立办理了一起盗窃案,他是5个人当中最先全流程独立办理案件的。浙江警察学院毕业的他,有过实习经历,来到派出所没多久就上手了。查看视频,发现手机店盗窃案嫌疑人年纪还轻,将其抓捕归案后,同是90后的他以自身经历出发,劝诫嫌疑人趁年轻,走正道,多努力。嫌疑人一下就招认了,表示会积极退赃,改过自新。

  针对新警的不同情况,油车港派出所根据不同专业、自身特点进行“点对点”培训。警校毕业生分治安、刑侦专业条线分配实质性工作任务,翻阅学习办结案卷;社会招考生以学习实际公安工作为主,参与办理案件为辅;军转干以自身的工作经验丰富和工作特点出发,安排日常接处警和调解工作,同时参与案件办理,双管齐下,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5名新警被交叉排入派出所值班表,从基础的处警、调解工作到复杂的盗窃、诈骗案件,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从“胡子眉毛一把抓”到能根据轻重缓急处理各类大小事宜,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慢慢沉淀自我,脱去稚气。

  秀洲区公安分局力争将每一位新警培养成多面手,通过警师捆绑、驻所考勤、跟踪成长,实现综合能力提升。每一位新警都有自己的成长手册,详细记录能力培养、工作绩效等,从警起点就打好执法办案底色,不断加快新警成长步伐,实现“育人”到“用人”的无缝衔接。

  找回淘气的小孩,寻回消失的物件,护送摔倒的老奶奶安全回家,顺利解决吵得不可开交的纠纷,出差外地抓获涉嫌盗窃的嫌疑人……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当初,带着激动和好奇来到陌生的队伍,经过几个月的边学边练、打磨历练,他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苦涩的味道和收获的喜悦往往是一起来的,如今,羽翼渐丰,日常工作已能独当一面。

  警路漫漫,始于足下。他们将秉持初心,笃然前行。

标签:公安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