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全域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乡村振兴已在中华大地孕育迸发。
去年10月16日,在全市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嘉兴提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嘉兴目标”——“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目标就在前方,嘉兴如何实现?去年12月3日,我市正式发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嘉兴十条”并进行了阐释,清晰给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嘉兴路径”。
过去一年,嘉兴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正加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带动乡村产业腾飞
2018年6月25日,海宁市南方梨产业农合联在袁花镇梨园村正式成立。这既是嘉兴市首家县级产业农合联,也是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迈向实体化运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产业农合联以农民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整合海宁南方梨专业合作社、梨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兴盛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梨园村村委会,袁花、马桥供销合作社等资源力量,为广大梨农搭建了一个产销对接的新平台和新载体。
集聚优势资源“抱团”发展,海宁市南方梨产业农合联成立后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海昌”牌蜜梨销量达到了15万斤,其中1万斤进入上海国际农产品销售中心,每户农户增收4000余元,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农合联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宁“冒尖”。截至目前,海宁全市已形成覆盖至各镇(街道)的镇级农合联和721个会员组成的农合联体系,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
如果说农合联体系是海宁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那么提供动能的引擎,就是日趋完善的农合联党组织网络。依托完整的农合联体系,海宁市在各镇(街道)分别成立了农合联综合党委,作为基层为农服务组织的核心。综合党委受属地镇(街道)党委领导,由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任书记,组织委员或分管农业工作党员副镇长(副主任)任副书记,各农合联理事、村党组织书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负责人等任委员。
海宁市这套基层农合联“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优势,很好突破了农业产业“低小散”这个瓶颈,有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去年,袁花镇长啸村党委以集体土地向农合联出租种植食用菌形式,每年有望增收7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夹山村党委针对低收入农户创业能力偏弱的实际,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土地,依托农合联综合党委,创新开辟“NI+菜园子”特色帮扶项目,通过党员种植户结对帮扶农户和供销社平台销售渠道等方式,已帮助36户低收入农户销售农产品113吨,平均每亩为农民增收3500元。
如今,这套“海宁模式”已经在全市铺开,加强农合联党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新时代服务“三农”水平成为嘉兴市领导领办的基层党建项目,并提出了3年具体目标:到2019年底,我市各县(市、区)至少有1个镇(涉农街道)达到基层农合联党建规范标准;到2020年底,全市镇(涉农街道)50%达到基层农合联党建规范标准;到2021年底,全市建有基层农合联的镇(涉农街道)全面达到基层农合联党建规范标准,在高基点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建强基层骨干队伍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是时代使命。拥抱农村这方热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见证党员干部担当,也是新时代的“赶考”。
“每个干部都应该是‘五有、二子、三会’干部,即每晨有清醒、每天有激情、每周有成效、每月有突破、每年有跨越;时刻带着镜子照不足、带着尺子量工作;会干、会讲、会写……”嘉善县姚庄镇党委将一群想干事的人组成一支会干事的队伍,提出打造“五二三”干部队伍。十几年来,姚庄镇党委、政府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写在墙上、刻在心里的这些朴实的要求却从未褪色。
靠着坚强的堡垒,这个曾经是嘉善全县倒数第一的乡镇,成为了连续13年领跑嘉善全县发展的“领头雁”。去年12月,姚庄镇举办了一场“上新了,五二三”成长分享会,“五二三”成了基层干部成长的闪亮名片,“五二三”也成为了姚庄的一个成功密码。
在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办公楼对面,有一片特殊的基地,占地107亩,搭建了71座大棚,每个大棚顶层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而大棚底层则用来生产食用菌。基地每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550万千瓦时,食用菌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这种“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了“一举三得”: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和农业设施每年增收80万元;农业大户安心转产,减轻投资成本;光伏企业找到太阳能发电的新天地。同时,还吸纳大量闲置劳动力进菇棚打工,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乡村腾飞的背后,得益于长啸村有一支具有战斗力、创造力的党员队伍。长啸村原来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成功实现“摘帽快跑”,重点就在于让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起来、行动快起来。村党委书记许国初说,前年,村里在食用菌基地上设立了党员先锋站,使先锋站成为生产一线党员学习交流、服务农户的重要据点。去年5月,食用菌种植户普遍遇到的“自然菇”难题,就是依靠先锋站的党员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帮忙解决的。
为了强化基层骨干的领军作用,嘉兴市创设“领雁论坛”,2017年开始每季度举办一期,邀请优秀村社党组织书记代表与专家、领导面对面交流,采取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带着书记干的方法,共论乡村振兴、共话村社发展,搭建乡村振兴“领头雁”互学互看互比互促的交流平台,极大提升了“领头雁”的素质能力。目前,全市选树培育了150名“领雁导师”,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学学历的村干部,其中村主职干部占76%。
近年来,嘉兴充分发挥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党群创业扶助工程、村社书记“领雁工程”、党员队伍“先锋工程”和乡村人才“青蓝工程”,不断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推动县镇村整体晋位
去年12月3日,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会前,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和秦山街道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丰义村以强化组织力建设为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不仅入选嘉兴十大美丽村落,而且正在向省级3A景区村庄冲刺。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也通过实施党群创业扶助工程,成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两地的成功实践成为最好的注脚,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嘉兴十条”提到,“要优化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设置”“打造标准规范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此为引领,我市正开展优化组织覆盖专项行动,将党组织全面建进网格、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完善城乡接合部、农村新社区、新居民集聚区等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落实镇村党组织兜底管理。同时,全面整治“超大支部”和“空壳支部”,目标到2020年95%以上的村党组织达到三星以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制度,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目标到2020年打造100个示范型村党组织。完善“堡垒指数”管理,每年按5%比例倒排一批后进基层党组织集中整转。
与此同时,嘉兴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强村带富民”模式,连续实施三轮“强村计划”,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飞地抱团”模式在全省推广。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嘉兴正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引领推进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水准”、生活富裕“高水平”,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