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是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营商环境“北斗七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日前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力争各项贷款新增88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00亿元,贷款余额增速超过全部企业贷款增速,全面推进长三角金融生态环境最优市建设。
偏居欧洲一隅,意大利何以成为文艺复兴中心?荷兰何以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何以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有学者在深入研究历史后,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世界是部金融史”。这一说法虽有待商榷,却也道出了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自有其规律性,它既要追逐利润,又要确保安全,只有那些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项目投资才能纷至沓来,企业发展才能如虎添翼,地区发展才更有后劲和竞争力。
优质的金融环境,离不开丰富的金融业态、充足的产品供给、有效的风险防控,但最体现金融环境吸引力的,还是企业融资的便捷度。今年初以来,中央和省委多次强调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致力于打造长三角金融生态环境最优市,嘉兴如何探索创新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新路子?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方案:首先,建立帮扶纾困企业、支持优质企业、需要资金中小微企业三张“清单”,因企施策开展“三服务”活动。其次,发挥好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作用,加快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速度,推动金融回归信用本质,解决担保难、融资难。最后,积极创新、创造、创意服务手段,让高质量金融供给直接指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必须看到,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质量,最终目标不是短期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而是要补齐短板,使金融服务民企优质化、长效化,从而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筑牢金融生态的根基。在信息化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畅通之时,如何主动引进信用产品,先行做好民营企业的增信服务?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如何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导向民营企业,特别是科创小微企业?能否为畅通金融血脉清除这些梗阻,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服务企业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只为办得好想办法”。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以问题为导向,从能做的事做起,能改的事改起,金融服务就能激荡一池春水,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为嘉兴打造看齐国内外一流、比肩长三角最优的营商环境,率先擦亮长三角金融生态环境最优市这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