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一个“养猪村”到“景区村”的华丽蜕变
2018年2月23日 08:56 来源: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谭罗敏 本版图片由嘉兴远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春节期间4.6万人次到潘家浜过大年,旅游综合收入约300万元

  2月16日,大年初一,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正式迎来商业运营,在这个春节长假,共有游客4.6万人次来到这里,寻找年味。当嘉兴全域旅游步入“村时代”,我市有15个村被评为省级3A级景区,潘家浜正是其中的代表,万村景区化建设让“潘家浜们”将绿水青山与富民产业相结合,也将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成为看得见的乡愁。

  新春走基层·见闻

  废弃猪舍变身“文艺范儿”咖啡馆

  第一次走进清欢咖啡馆时距离除夕还有两天,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布置了20个餐位,为了能在大年初一开门迎客,老板梁琴跑进跑出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这个95后重庆姑娘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嘉兴生活了13年,她一直有个开一家咖啡馆的梦想。从朋友处得知潘家浜要引进一家咖啡馆时,梁琴有些心动,但能否在乡村开好咖啡馆,她心里也没底。大年初一咖啡馆开业后,梁琴平均每天要卖出100杯饮品,远超她的预期,她忐忑的心也踏实了不少。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很多客人不曾想到,这个雅致的店名就取自苏东坡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而颇具“文艺范儿”的咖啡馆其实由废弃猪舍改造而成。

  年初三上午,记者打通了农家乐负责人夏建祥的电话,接电话的他忙得甚至没空说话,电话里传出一阵嘈杂的讨价还价声,“我现在还在忙着买菜,这几天人太多了,天天爆满,订单都排到年初七了。”夏建祥家所在的位置是潘家浜村的农房保留点,他花100多万元对自家农房进行翻建,开设了农家乐和民宿,流转了屋旁十多亩桑地,打造了攀岩、秋千等娱乐设施,将农家乐和民宿融合在一起。

  他的农家乐自2017年6月18日正式开业以来,人气渐旺,“过年期间是旺季,每天的预订量都有十几桌,多的时候能有十七八桌。”在农家乐喝茶吃饭成为乡村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满足客人们越来越“刁”的口味,除了传统的土菜,夏建祥还采买了不少海鲜,珍宝蟹、青蟹都是过年期间饭桌上的“常客”。人流量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收入,春节期间,农家乐日营业额接近2万元。

  不管是“新潘家浜人”梁琴,还是土生土长的夏建祥,他们都在适应着潘家浜的改变。潘家浜以前有个外号——“养猪村”,全村100多户,近7成村民以养猪为生。曾经的潘家浜,村中河道污染严重,臭味扑鼻,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庄。如今,曾经的“养猪村”正在发生“美丽蝶变”,经过河道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全村处处都是垂钓点,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老百姓收入来源越来越广。

  旅游集散村让乡村游实现“平原突破”

  “超5000人次!大年初一潘家浜景区迎来开门红!”“今日游客8000人次,分别来自上海、嘉兴市本级和周边县市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本次春节年味活动,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00万元。”在潘家浜村支书章何兵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会实时播报当天的客流情况,他这个乡村“掌舵人”的骄傲和自豪展露无遗。

  章何兵曾在部队服役,2003年,他退伍回到家乡工作,2008年,他进入新塍镇潘家浜村,成了一名服务家乡的后备村干部。对于家乡,章何兵有着很深的感情。当时的潘家浜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怎样才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潘家浜,有古色古香的水乡建筑、平整干净的乡野小道、蜿蜒曲折的河浜水系,值得一提的是,潘家浜还有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章何兵看到了机会。

  然而,资质虽好却并不突出的平原农村,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乡村旅游中突围?2016年底,潘家浜村投入2600万元打造以“桑梓情·养生地·梦里水乡潘家浜”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升级版。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潘家浜大打“文化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保护历史遗迹相结合,在乡村旅游方面以农耕文化挖掘为突破口,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集散村,重点推广民宿、农家乐和乡村农耕文化。

  村庄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令章何兵倍感欣喜的是,村庄的变化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还有一些之前走出去的村民,看到村里的变化也主动回来了。”

  环境变美了,乡村旅游也让村民的口袋更鼓,如今村里已拥有3家农家乐、3家民宿,还有5家民宿正在装修中,章何兵期待家家户户都可以从万村景区化建设中尝到甜头,“像这次春节年味活动,现场还有打年糕、剥丝绵等子活动,对于游客来说可以感受最淳朴与原始的新年传统,对于村民们来说,不仅可以进行传统手工艺展示,还可以现场售卖农产品,皆大欢喜。”

  引入专业团队,乡村景区串点成线

  2018年,潘家浜引进嘉兴远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在2017年4月进入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景区进行乡村景区的运营,打造“合作社+企业+村民”的乡村旅游模式。公司总经理徐雨潇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底,梁家墩景区的各类业态中,90%为村民自主投资,全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2017年梁家墩区域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长超20%。

  乡村旅游为何要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徐雨潇介绍,运营公司进驻梁家墩之初,梁家墩仅有潘园梦咖这一个商业业态对外营业,如何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情,实现共赢互利?这个目前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也成为运营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运营公司从宣传推广、项目开发、活动营销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情。

  在潘家浜,尽管目前已有村民自主投资建设的民宿,但目前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大多数民宿仅是进行简单装修,洗漱用品多是自行采购,缺少统一标准,同时受到原有农房结构的制约,有的客房缺少独立的卫生间。徐雨潇告诉记者,接下来,将通过“政府引导、公司运营、村民自主经营”的模式,最终实现村民致富,鼓励村民自己投资民宿,运营公司将帮助村民进行营销推广。

  景区运营经验的匮乏曾是乡村景区化过程中的一大掣肘。徐雨潇介绍,村委会本身有繁重的工作内容,难以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旅游开发,而村民们在旅游营销知识和技能方面也相对匮乏。在梁家墩,运营公司依托五一、端午小长假,深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使梁家墩村民深刻感受到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而此次在潘家浜,通过春节年俗活动的带动,同样产生了强大的客流虹吸效应。

  要推动乡村景区化,徐雨潇还有更大的蓝图,“与大景区相比,一个村庄的旅游资源较为单一,项目内容也相对匮乏,单个村庄难以形成产品。”他希望将乡村景区串点成线,将不同的3A级村庄进行产品的串联,打造有嘉兴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留住美丽乡愁

  唤醒乡村文化复苏

  新春走基层·手记

  

  留住美丽乡愁

  唤醒乡村文化复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传统村落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一砖一瓦中写满了浓浓乡愁。而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推进,以乡愁为纽带,串联着回乡的人和做客的人,让乡村文化在共建共享的乡村旅游中传承创新。

  在嘉兴,有15个村被评为省级3A级景区,新塍镇潘家浜村正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村庄拥有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浓郁、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业态丰富等旅游条件。在万村景区化建设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乡村旅游之所以吸引人,关键在于它的原汁原味。乡村美,首先是文化美,乡村振兴,需要文化自信。

  在潘家浜,我们欣喜地看到乡村旅游深深根植于本土文化、农耕文化,村里依然有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以及清代李朝胜故居等历史遗迹,建立了蚕桑文化体验馆,延伸蚕桑产业链,使蚕桑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在年俗活动中,依然有剥丝绵等农耕文化的现场展示。这些也让乡村旅游有了来处与归宿,留住了人们对于家园的情感、土地的情感和文化的情怀。

  通过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潘家浜让乡村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作为今后旅游业增长的主战场,我们期待乡村旅游不仅改变乡村生态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能成为唤醒乡村文化复苏的重要力量。

标签:潘家浜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