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包袱”变成财富
百姓日常的吃穿住行,都会产生垃圾。如何处理好农村的生活垃圾,如何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王江泾镇虹南村采用“源头分类,袋装投放”,巧用经济杠杆,鼓励村民以垃圾分类的方式积分换物。这一做法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取得了显著效果。
日前,记者来到王江泾镇虹南村的顾斋浜小区。顾斋浜小区虽然只是一个农村社区,但是,记者在路边很难找到果皮纸屑等垃圾,除了5个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外,随处可见的是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以及农民房粉墙黛瓦、河道里河水清澈、景观护岸错落有致、河畔公园生机盎然的别致景象。
在虹南村村委会附近的一家小超市内,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有序排队,用手中的兑换券前来领取洗衣粉、肥皂、油盐酱醋等各类生活用品。村民来云华不仅领到了生活用品,还有很多零食,正兴高采烈地拎回家,准备给家里人做晚饭。在来云华家的厨房里,有红、绿、灰三个垃圾袋。正在做饭的她,把摘下的青菜叶子和鸡蛋壳扔进绿色垃圾袋(可腐烂垃圾),把用完的菜油瓶放进灰色垃圾袋(可卖钱垃圾),把不小心敲碎的碗放在红色垃圾袋(其他垃圾)。“刚开始觉得有点麻烦,家里还要搞几个垃圾桶,既占地方又不方便,一个月下来,经过村里的反复培训、上门指导,现在已经习惯啦。分得好,分数高,还可以拿到高的分数去兑换生活用品,还不污染环境,一举多得,多好呀。”来云华笑着说道。
来云华口中的三个垃圾袋,就是从今年10月开始,虹南村在顾斋浜小区的100户农户中试点“源头分类,袋装投放”。据了解,顾斋浜小区设置了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村民家中都发放绿色、红色、灰色三色垃圾分类收集尼龙袋,并在每个颜色的垃圾袋上分别印有编号(与门牌号码一致)。村里要求每家每户将能腐烂做肥料的垃圾放入绿色垃圾袋中,能卖钱的垃圾放入灰色垃圾袋中,除以上两种以外的所有垃圾放入红色垃圾袋中,每家每户把装满垃圾的三种颜色的垃圾袋分别投放到指定的不同颜色的大垃圾桶中。
而村里的保洁员每天对投放在指定大垃圾桶中的垃圾袋根据编号进行检查登记,每月汇总并张榜公布结果。对垃圾分类优秀、良好、合格家庭分别给予50元、30元、20元兑换券奖励,兑换券可在村指定超市领取各类生活用品。另外,取消原先每家门口的垃圾桶,既减少了污染源,又减轻了保洁员的工作强度,从到600户农户家门口收集垃圾到现在只需到60个分类点收集垃圾,工作量减轻了90%,使保洁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将垃圾精准分类。
“自从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让农户主动分类装袋、主动定点投放,形成习惯后,有效转变了目前政府的保姆式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卫生意识和习惯,‘垃圾谁产生,就有责任分类’。虹南村的村民已经尝到了甜头。”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说,在如今的虹南村,大部分村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接下去将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