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把擂台摆到基层一线 将实绩晒在群众面前
2017年7月20日 10:1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朱胜伟 通讯员 康来成 胡 佳 区委报道组 马国海

  比思路赛措施 比创新赛特色 比担当赛作为

  图片由区委组织部提供

  王江泾镇荷花村党总支书记顾玉萍没有想到,自己在擂台赛上晒出的举措竟引来了不少好评。据介绍,在淘汰喷水织机整治工作中,该村倾听群众诉求,问计于民,及时公开设备评估工作、补助政策等,做到阳光化、公开化,最终得到了不少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目前整个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也正因如此,顾玉萍的“打擂”获得了点赞,也给其他相关村提供了借鉴经验。

  这是一场场特殊的“比武”,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有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通过“比思路赛措施、比创新赛特色、比担当赛业绩”,切实增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事业心、责任感,激发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这样的擂台赛,搭建了全区村(社区)书记交流的平台,通过打擂,把各村(社区)的工作状况、工作成绩和特色工作,拿到大家面前‘晒一晒’,既可以晒出实绩,也可以比出差距,激发干劲。”秀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同台PK,让那些真抓实干、成绩突出的人一展身手,激励那些成绩平平、脸红冒汗的同志奋起直追,在你追我赶中学习经验、补齐短板,撸起袖子加油干。

  聚焦重点比学赶超

  在当前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大背景下,村(社区)书记身上的担子很重,群众的期望也很高。为加强全区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成效,今年,秀洲在全区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擂台赛。

  “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激情、比学赶超的热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围绕主线、聚焦重点、紧扣关键,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在第一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擂台赛上,秀洲区委书记吴炳芳强调,要在聚焦基层党建提升上、城乡环境整治上、治水剿劣攻坚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平安和谐建设上比学赶超。

  擂台赛以“部门点题、书记打擂”的方式进行,每月开展一期。区级机关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申报1至2个擂台赛主题,经区委组织部统筹排定后按方案实施。记者了解到,主题主要分为参与中心工作类、助推创新发展类、保障民生服务类、推进基层党建类、创新社会治理类、提升班子素质类等,如参与中心工作类需要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治水治气拆违、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重点难点工作。

  今年,秀洲区紧贴全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推进,统筹十大主题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从3月到12月,每月一题,主要围绕“咬定目标明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整治一方地,造福万家人”“水清岸绿,大美秀洲”、“护航乌镇峰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共治共享,服务民生”等主题开展。目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已举办四期。

  对照主题清单,基层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党建+”工作理念,增强党建引领和助推基层实干的目标意识。如在第一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擂台赛上,相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先后“打擂”,王店镇建林村积极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洪合镇良三村抓基础、强民生,新塍镇桃园村开展“秀美桃园”村庄整治……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全区村(社区)建设的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

  “这既是区委、区政府对村(社区)书记队伍重视、关心、支持的生动体现,也是村(社区)书记担当尽责、勇立潮头的迫切需要。”秀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镇(街道)党(工)委对此高度重视,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擂台赛作为打造秀洲基层铁军排头兵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赛,切实以“赛”促“进”,增进学习交流、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赛出基层担当和创新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景区,一户农家就是一个小品!漫步新塍镇潘家浜村,养生绿道曲径通幽,自然村落古色古香,乡村民宿原汁原味,其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示范点和农村文化礼堂,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赢得了不少点赞。

  王店镇镇中村涉及违建户86户,由于违建出租经济收益大,绝大部分居民拆改抵触情绪强烈。为此,王店镇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最终打开了镇中村拆违突破口。截至目前,86户拆违工作已全部完成,拆除违建面积1.7万平方米。

  油车港镇陈家坝村陶家桥港总长1820米,今年3月还是劣Ⅴ类水体河道。镇村两级多次分析成因,会商整治方案,督促工作进度,检查剿劣实效。通过截污纳管、疏浚河道、生态修复、强化责任等举措,河道水质大为改善,今年5月检测为Ⅲ类水体。

  这一个个闪光的亮点,这一个个美丽的转变,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基层的担当和实干,也展现了基层的创新举措,给参加擂台赛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据介绍,每一场擂台赛,都采取集中汇报、现场观摩、实地推进等方式举办,工作实绩可听、可看、可评。

  正因如此,在擂台赛中,可以发现不少工作实招。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天福村突出“福”“孝”,打造文化理念;虹南村突出一个“硒”字,推进产业联动;南梅村突出一个“梅”字,融入“梅花”元素,每个村都在彰显自己的特点。在“三改一拆”推进中,洪合镇凤桥村针对村“三个最多”,因地制宜采取三年三步走的战略,统一拆除标准,三年共计拆除违建313户4.6万平方米。在剿劣攻坚推进中,洪合镇张保里等借助原有水利设施(灌溉渠、排水渠)实施“搭桥”手术,连通小河浜,花小钱,办大事。

  在短短几分钟的限时发言里,每个上台“打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虚词、没有套话,都直奔主题而去。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即针对年度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村(社区)发展实际,比一比目标任务是否明确、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思考谋划是否具体、各项准备是否到位、工作措施是否可行;针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部署的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比一比工作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以及特色经验、亮点成效;针对发挥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比一比工作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工作进度、完成速度,检视自身是否勇于、善于担当。

  根据擂台赛主题,每场活动由相关区级机关部门牵头评议,如由区农办、区综合整治办、区治水办、区委政法委、区农经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分别牵头,既对照各条线任务指标总体评估,又组织干部群众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开述职情况进行现场评议。一场场“打擂”突出实干要素,既是为了一比高下,更是为了找准短板和差距。通过“打擂”既看到了成效,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推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前几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擂台赛的举办时间,正值全区村(社区)组织换届之际。为此,秀洲以此为契机,切实把“四过硬”(政治素质过硬、治理能力过硬、服务本领过硬、品行作风过硬)的人员选进班子,具体做到三个“聚焦”:聚焦优秀人才、聚焦工作实绩、聚焦依事选人。

  对治水拆违、美丽乡村建设、淘汰喷水织机等中心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乡贤能人等,鼓励他们回村参选,为村奉献。同时,在换届选举前,各镇(街道)全面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履诺考评,探索开展现职村(社区)干部留任支持度测评,为党员群众识人选人提供依据。

  “举办擂台赛,给基层干部提供了一个舞台,既展示了自己,也亮出了成绩。”秀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先定事、后选人”的做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推选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把党员群众的注意力从“选谁当干部”引导到“选谁干事情”上来,同时,进一步严把人选素质关、教育培训关、监督管理关和考核评价关,确保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

  今年上半年,秀洲共举办四期村(社区)书记擂台赛,分“全年工作思路”、“三改一拆”、“治水剿劣”、“美丽乡村”等主题,比出了思路,赛出了措施;比出了创新,赛出了特色;比出了担当,赛出了业绩,进一步增强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事业心、责任感。上半年,随着“拆违治危”集中攻坚行动的收尾,秀洲区拆违总面积超过210万平方米,完成率262.69%,“三改”行动完成221万平方米,完成率189.43%,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此外,秀洲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村(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如在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中,专门邀请党校老师、区领导、区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地先锋书记等为村(社区)主职干部上课,提升其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能力;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十余次,吸收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切实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日常出勤、去向公示、外出管理等制度,特别对村(社区)干部上下班、请销假、坐班值班等作出具体规定;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公开承诺亮诺、履诺评诺,把村(社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党的建设等过去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村(社区)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标尺。

标签:党建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