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2017年6月13日 08:4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迟伟涛 通讯员 裴 峰 刘 剑

  记者从嘉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通过全面梳理、落实改革措施,目前该中心28项群众和单位办理事项已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8项已实现“就近跑一次”,5项实现“不用跑一次”。

  

  简化流程

  “最多跑一次”不留死角

  今年5月,我市推出全城通办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业务,市本级和五县(市)之间实现公积金双向跨地受理。这样一来,全市不在缴存地购房的缴存职工也能享受到在“家门口”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福利了。

  据了解,在此之前,五县(市)的缴存职工到市本级买房,在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时,除了要把相关材料送到嘉兴市区的公积金网点外,等贷款合同批下来后,还要再来一趟市区,也就是说至少要跑两趟。

  “推行全市范围内跨地受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业务,打破缴存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只能在购房地办理的壁垒,实现在家门口最多跑一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正在稳步推进“同城通办、异地能办”服务。

  除此之外,在今年4月,嘉兴作为第一批上线城市接入了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且嘉兴市中心及5个分中心均榜上有名。全国第一批接入的58家公积金中心之间目前已实现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直接网上办理,避免职工在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往返奔波。

  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在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上,该中心早已迈出了步子。

  “比如,我们前几年就推出了集成服务,职工在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同时,符合住房公积金按月提取还贷条件的,可同时办理住房公积金按月还贷申请手续;职工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自住住房物业管理费业务,首次申请时签订协议,只要个人住房无变动,即可直接按年支付,无需再次申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该中心推行一窗办理、简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楼盘备案流程、简化购买二手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流程、改革市本级抵押权证收缴方式等做法也广受缴存职工“点赞”。

  

  窗口延伸

  “就近跑一次”实现纵深发展

  近年来,办理过住房公积金提取或贷款业务的市民可能注意到了,身边的公积金便民服务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缴存职工享受到了公积金便民服务网点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在窗口延伸服务方面,从2014年开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深化与受托银行的合作,目前已在16家受托银行设立便民服务网点127个,其中15个网点可同时受理贷款及提取业务。市本级在12家受托银行设立服务网点40个(乡镇公积金网点10个),实现了乡镇网点全覆盖。

  还有不少银行推出了特色服务,如兴业银行嘉兴凌公塘社区支行、兴业银行城南支行、中信银行南湖支行、招商银行嘉兴分行就打破了工作日、8小时的传统服务模式,实现了公积金贷款业务受理全天候、全楼盘服务。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曹静平表示,延伸网点贷款业务受理量已占受理总量的约75%,“这些便民服务网点的设立,分流了大部分的业务量,既减轻了公积金中心业务大厅的拥挤程度,又提升了业务受理的效率,得到了广大缴存职工的一致好评。”

  

  结合“互联网+”

  “不用跑一次”更进一步

  早在2015年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与工行嘉兴分行联合开发了全省地市级首个掌上公积金APP。继前期安卓版本的APP上线后,今年,iOS版本的APP也已发布。

  打开“嘉兴公积金”APP,输入个人公积金账号和登录密码后,可以查询自己的公积金基本信息、公积金明细信息、贷款合同信息、还款明细信息等。除此之外,市民还能查询到附近的便民服务网点,了解公积金提取、贷款等相关政策。

  除了推出手机APP这一平台外,为方便单位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从2015年2月起,嘉兴市本级公积金单位业务试行网上申报。涉及五大方面的住房公积金单位业务,只要登录嘉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凭各单位申领到的数字证书进行申报即可。目前,全市1.7万家单位共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单位住房公积金年度验审、个人开户登记、状态变更、账户转移等逾100万笔业务,实现了网络跑腿代替群众跑腿。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结合“互联网+”,深入推进“不用跑一次”工作。如把完成住房公积金“双贯标”工作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机结合,加快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增设完善相关系统功能,保障提速提效,更有效支撑“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网,改变以往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先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开具无房证明的做法,由公积金中心通过网络直接打印相关材料。

标签:最多跑一次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