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途经新塍镇红眼睛港的市民会发现,该河道里不仅多了一抹抹绿色,而且还有机械设备一直在运作“吐气”。原来,这些绿色植物叫生态浮床,是专门用来帮助河道水体恢复自我净化功能的,“吐气”的则是曝气增氧装置。
“红眼睛港起于新塍塘,止于新农港,全长930米。前期由于河道沿岸生活污水直排,周边闸站又长期关闭,造成河道水流不畅,水质一直都不太好,今年初被检测为劣V类水体。”新塍镇环保中队中队长杨松明介绍,从去年8月开始,新塍镇根据该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专属的综合整治方案,相继封堵了沿河的排污口,并投入6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共种植沉水植物5000平方米、挺水植物300平方米,还设置了35个曝气喷头,从而不断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如今,红眼睛港的水质已经从劣V类转为Ⅳ类。
自秀洲区开展剿灭劣V类水行动以来,新塍镇便对全镇472条河道进行了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全镇共有劣V类河道7条。就病开方、对症下药,根据河道实际情况,新塍镇特别制定“一河一策”,精准治水,并且实施挂图作战,定期更新整治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水质改善。
陈家埭和西石桥港是新塍镇观音桥村的两条村级河道,也是新塍镇7条劣V类河道中的两条。日前,当记者来到西石桥港时,看到河道内有两台大型水泵正在轰鸣运作,河道水体潺潺流动。“因为王江泾镇沈家桥村圩区工程正在施工,陈家埭和西石桥港到这就成了断头浜,这对水质产生了影响,前期被检测为劣V类水。”新塍镇治水办常务副主任钮金海介绍,针对这两条河道的实际情况,新塍镇采取了活水换水的整治方式,在今年4月的水质检测中,陈家埭已经转变为Ⅲ类水,西石桥港为Ⅳ类水。
钱码头村的斜港则是新塍镇与江苏盛泽的一条省际交界河道,对于这条河道的治理,新塍镇尝试联合河长齐抓共管模式,建立联防联治机制,跨境携手改善河道水质。“前期排摸中发现斜港在江苏境内有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的情况,通过联合河长之间的沟通对接,江苏方面加强了对此类现象的监管,现在偷排漏排的现象减少了,河道的水质也得到了改善,4月这条河道水质已是Ⅲ类了。”钮金海说。
生态修复、活水换水、联防联治……通过制定“一河一策”,新塍镇辖区内水环境显著提升,从4月的水质检测情况来看,新塍镇的7条劣V类河道均已实现水质改善,该镇已初步消灭劣V类水。“除了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外,我们还根据河底、河岸、河面等表观整洁,河道水体无明显异样等要求,对全镇排查出的26条V类河道开展整治,力争明年上半年水质能有进一步改善。”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