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区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背后
2017年4月13日 08:44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张 帅 通讯员 陶献国 吴敏佳

  农作物病虫害具有周期性发生规律,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农药抗药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田间化学防治也主要依靠农药。昨天,记者从区农经局了解到,秀洲区2014年至2016年粮油作物病虫亩均农药用量为789.3克,亩均用药7次;与2004年至2006年亩均农药用量相比,减少1554克,同比减少66.3%,平均用药次数减少4.7次。这10年间,秀洲区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塍镇庙云桥村的新苗生态农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大棚内安置粘虫板和诱虫灯。“平均一亩地大概要配上7张粘虫板,外加两盏配有性诱剂的诱虫灯,这样下来就能基本解决大棚内的虫害问题了。有了绿色防控技术,基地每年的农药使用量也能减少50%。”该农场负责人张金根说,这些绿色防控的设备都是区农经局统一免费配送的,即便是迫不得已要使用农药也有专门的农技专家进行指导调配,而且使用的也都是生物农药和生态农药,确保了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绿色防控技术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让张金根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是农药投入少了,成本自然降低了;另一方面,绿色发展也让我们农场的产品拿下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认证,而且大部分订单直供上海。”张金根笑着说,农产品质量有保证,销量也不愁,去年该农场71亩的芦笋销售利润就有20余万元。

  然而,这仅仅是秀洲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不断增加的一个缩影。“绿色防控技术是一项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可以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发生基数。”区农经局植物保护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至2016年期间,秀洲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累计13.2万亩,全季平均用药2.2次,同比普通农户每亩减少用药223.6克。另外,全区蔬菜、水果基地利用性诱剂、色板、杀虫灯面积也在1.2万亩以上,每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82.3克。

  秀洲区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还有绝招就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从200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机械防治、统一技术、统一防治效果’等标准化操作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对农业生产中某种普遍发生的虫害或病害实行统一的达标防治,以减少防治次数与农药使用量。”该负责人说,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秀洲区也在积极推广高效、生态、低度、低残留农药,淘汰停用毒性、残留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的高毒高风险农药。

  据统计,2016年秀洲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12.7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6.3%。普通农户病虫害防治平均3.9次,而统防统治区域平均2.4次,每亩农药使用量减少174克。

  其实,全区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得以实现负增长,还少不了病虫害大发生趋势下降的客观原因。“10年前,二化螟仍然危害单季晚稻、褐飞虱特大暴发、褐飞虱大量回迁等虫害影响历历在目。时过境迁,2014年至2016年期间,二化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等危害基本绝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持续轻发生,病虫害大发生趋势明显下降。”区农经局植物保护站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秀洲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洲区还将进一步推动农药减量工程向用户端延伸,希望通过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实行统一回收,专业化处置,力争回收率在85%以上,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100%,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发展更绿色、更安全。

标签:农业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